第一百一十一章:万国来朝(2/2)

李瑛闻言,脸上適时地露出极为难的神色,眉头紧锁,长长嘆息一声,目光扫过周围一眾惊魂未定、却又眼巴巴望著他的文武百官,沉痛道:“张相所言,句句在理,皆是为国筹谋。然……方才诸位也都亲耳听到了,父皇在宴席之上,已当眾颁下旨意,免去了本宫监国之职。”

“如今父皇虽昏迷不醒,但口諭犹在,圣意已明。本宫身为人子,岂可因父皇病重,便违逆他清醒时的旨意,擅权主政?此非人子所为,亦非臣子之道啊。”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仿佛一个恪守孝道、谨守臣节、左右为难的储君。

但在场的哪个不是人精?尤其是张九龄、李适之等太子心腹,立刻便领会了太子的深意。

张九龄立刻再次躬身,声音提高了八度,带著无比的恳切与郑重:“殿下,此一时彼一时也,陛下当时或受奸臣蒙蔽,方有此旨。”

“如今奸佞伏诛,陛下又龙体欠安,昏迷不醒,国不可一日无主,太子殿下乃国之储贰,监国日久,德才兼备,深孚眾望。”

“值此非常之时,正需殿下挺身而出,主持大局,稳定社稷,安抚万邦,此非擅权,实乃为国为民,不得已而为之的忠孝两全之举,臣等,恳请殿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暂摄国政,待陛下龙体康愈,再行还政!”

“臣等恳请殿下暂摄国政。”李适之、以及方才那些出声支持太子的官员,此刻也毫不犹豫地齐刷刷跪倒在地,高声附和。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见大势已去,太子掌控全局,也纷纷隨之跪下。

李瑛看著眼前跪倒一片的百官,脸上挣扎、犹豫之色变换良久,最终化作一声嘆息:“唉……诸君……诸君这是將一副千钧重担,压在本宫肩上啊,也罢,既然诸位臣工如此信任,为了大唐社稷安危,为了不负父皇重託,为了天下黎民百姓,本宫……便勉为其难,暂时代为处理国事。还望诸君如同往日辅佐父皇、协助本宫监国一般,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臣等谨遵殿下諭令,必竭尽全力,辅佐殿下。”眾人齐声应道,心中都暗暗鬆了口气。

权力过渡,在一片看似被迫无奈、实则心照不宣的表演中,初步完成。

“高力士,”李瑛转向一旁侍立、面色苍白却强作镇定的老宦官,“传本宫令,依原定仪程,宣各国使臣入宫覲见,不得有误。”

“老奴遵命!”高力士躬身领命,立刻小跑著去安排。

不一会儿,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一支支穿著各异、代表著不同邦国的使团队伍,怀著好奇、敬畏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秩序井然地再次进入兴庆宫广场。

虽然广场已被迅速清理,但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血腥味,以及周围甲冑森严、眼神锐利的士兵,依旧让这些敏锐的外交官们感受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氛。

当他们看到巍峨的勤政务本楼上空无一人,而大唐的皇太子殿下独自屹立在萼楼观礼台上接受他们的朝拜时,这种异样感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