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开机(1/2)
2002年9月15日,云南大理。
苍山洱海之间,一场盛大的开机仪式举行。
张纪钟携胡君、林志潁、刘艺菲、陈锋等主要演员亮相。
现场媒体云集,闪光灯闪烁不停。
官方通稿和现场图片迅速通过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传遍网络。
论坛上立刻有了反应:
【大理开机现场图来了!胡君乔峰造型曝光!】
“哇!胡君这造型,络腮鬍,粗布衣,眼神犀利,好像……真有点乔峰那股子草莽英雄的劲儿了?感觉没那么『糙』了?”
“造型还行,但气质还是硬,少了点悲天悯人,坐等演技!”
“林志潁的段誉造型好帅,贵公子范儿出来了,期待!”
“刘艺菲的王语嫣定妆照,白衣飘飘,好仙,就是眼神还有点怯生生的,希望演技能跟上!”
“陈锋的慕容復造型呢?怎么没特写?急死人了!”
开机仪式的报导,稍稍平息了一些对胡君、林志潁、刘艺菲的质疑,尤其是造型曝光后,部分网友开始转向观望態度。
但关於陈锋的慕容復造型,官方似乎有意无意地没有放出清晰特写,这反而加剧了网友的好奇和猜测。
身处风暴边缘的陈锋,並非对网上的滔天巨浪一无所知。
剧组里配备了简易的网络设备,閒暇时,他也会点开天涯、新浪的论坛,瀏览那些关於他的帖子。
“关係户”、“带资进组”、“学霸演戏,坐等扑街”、“经典珠玉在前,新人自取其辱”……一条条刺眼的標题和评论映入眼帘。
他面无表情地滑动著滑鼠,眼神平静得可怕。没有愤怒,没有委屈,只有一种近乎冰冷的审视。
他看到了那些质疑的核心:
“凭什么?”,质疑他资歷浅薄,不配慕容復。
“能演好吗?”,质疑他的演技,尤其是对比以前的经典。
“背景黑幕?”,质疑他获得角色的正当性。
这些质疑,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外界对他的认知。
他没有急於辩解,更没有在论坛上註册帐號去爭论。
他知道,在虚擬世界打嘴仗毫无意义。
唯一能回应这些质疑的,只有实打实的表演。
他將那些最尖锐的质疑,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词语,默默记在心里。
这些不是负担,而是燃料,是鞭策。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
压力?不,这是动力。
质疑?不,这是期待。
期待他用实力打脸所有人的期待!
网络上的风暴,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剧组內部。
胡君、林志潁、刘艺菲也都承受著各自的压力。
胡君需要证明自己的“糙”能演活乔峰的“侠”,林志潁需要摆脱“偶像”標籤,演出段誉的“痴”与“悟”,刘艺菲更需要用演技证明自己不是“瓶”。
这种共同的压力,反而在无形中拉近了他们的距离。
私下交流时,大家会互相打气,分享对角色的理解。
陈锋作为爭议焦点,在剧组內也受到一些微妙的审视。
一些经验丰富的配角演员,或剧组工作人员,看他的眼神难免带著一丝好奇和疑虑。但张纪钟在围读会上对他的高度评价。
尤其是金老爷子的当场肯定,以及他本人展现出的沉稳和专业態度,认真研读剧本、积极与导演编剧沟通,让大部分人都保持了基本的尊重和观望。
张纪钟这位“风暴製造者”本人,却显得气定神閒。
他甚至在一次剧组小会上半开玩笑地说:“网上吵得越凶,说明大家越关注,这是好事,证明我们的戏未拍先火,大家把压力变动力,用作品说话,到时候播出来,让那些质疑的人统统闭嘴!”
他的话带著一股江湖大佬的豪气,也传递出对团队的信心。
刘艺菲私下里悄悄问过陈锋:“网上那些话……你看了吗?別往心里去啊!”
陈锋只是淡淡一笑:“看了,挺好的,都是鞭策,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他的平静和自信,让小刘安心不少。
开机前的最后几天,剧组在紧张的准备和零星的小范围排练中度过。
大理的风带著凉意,却也吹散了部分浮躁。
演员们逐渐沉入角色,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一个庞大的创作机器开始缓缓运转。
陈锋站在洱海边,望著远处苍茫的群山。
网络上的喧囂仿佛被风吹散,只留下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熊熊燃烧的斗志。
慕容復的悲剧人生即將在他身上展开,而他,要在无数质疑的目光中,將这个角色演绎到极致。
他拿出手机,最后看了一眼天涯论坛那个关於他的置顶热帖。
屏幕上那些刺眼的文字,此刻在他眼中,已化为淬炼锋芒的火焰。
他关掉手机,眼神投向远方,如同即將踏上战场的將军。
“质疑?嘲讽?等著吧。”
陈锋心中默念,“我会用慕容復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让你们看到,什么叫真正的『南慕容』!”
大理的风,带著洱海的湿冷,吹拂著《天龙八部》的拍摄现场。
开机后的日子,如同绷紧的弓弦,充满了紧张而有序的忙碌。
布景搭建、灯光调试、演员走位、分镜拍摄……庞大的剧组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在张纪钟的调度下高速运转。
在大理拍摄的剧情主要集中在『段誉』身上,没陈锋什么事情,陈锋也乐得清閒,坐在一边看著其他人拍摄。
云南大理的段誉戏份、无量山风光告一段落后,剧组移师至苏州石湖天镜阁。
这是为了拍摄燕子坞剧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