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论跡不论心(1/2)

第二天一早,陆承宇便和要回校的姜珮瑶一同飞往京都,下了机场两人就分开了。

他让回校的姜珮瑶顺路將茶礼带给系里的老师们,自己则带著片子,赶赴今天的会面。

光线传媒在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1號院3號楼,离著不远。

陆承宇早了半小时到的时候,王常田与韩三坪早已在会谈室里,边喝茶边等候了。

见他隨秘书走进来,王常田眼睛一亮,隨即起身迎上前,语气热情道

“我们的陆总啊,可算把你盼来了!”

“王总,韩董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不晚,正巧,到时候罚几杯就好了!”

“上次和陆董、项总喝得尽兴,唯一可惜,就是老弟你不在场啊。”

说完,他侧身让步,向韩三坪介绍道

“三爷,这位就是觅山河的老板,陆承宇。”

韩三坪一身黑色正装,面容刚毅、眼神锐利,虽略有白髮,却精神矍鑠,他仔细打量著眼前这位影视圈的新锐导演,目光中不乏欣赏。

越看越喜欢,年轻好啊!

现在影视圈,得要有新鲜血液。

“果然不一般,少年有英才啊。”

“《唐探》这部片子拍得很好,现在电影市场越来越年轻化了,我们这些时代老人,要跟不上市场的步伐,未来影视这一块,还是得有你们这些年轻人来引领。”

商业互吹,陆承宇也是手到拈来,从容上前,与这位大名鼎鼎的业界泰斗握手,谦逊回应道

“韩董过奖,我才刚入行不久,实在不敢当。”

“没有您当年推动改革,国內电影市场也不会有今天的情景...”

对方在打量自己的同时,他也在打量韩三坪,或许是上位久了,哪怕在私下里,这位的气场也极重。

韩三坪微微一笑,这些年什么场面话没听过,但见陆承宇言谈沉稳,不急不躁,应是一位导演出名之后的风采,愈加讚嘆道

“哎,我跟你父亲很谈得来,陆董对电影行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连我都受益匪浅。”

“我不客气喊你一声承宇,我现在也就是个退休的人,不如就叫一声『韩叔』吧。”

陆承宇一听这开场,就意识到今天要谈的事情,恐怕不只是电影的事情,他面上不露声色,顺著对方的意思改口道

“韩叔。”

一旁的王常田见状,十分自然適时插话,隨即开口说道

“三爷,既然陆总也到了,要不咱们先把茶放一放,看看今天带来的惊喜?”

他確实非常好奇,在如此短时间內,陆承宇究竟拍了一部怎样的新片。

题材敏感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在电影本身的质量好不好,有没有市场潜力。

韩三坪也点头附和道

“先看片吧。”

《药神》的剧本,之前觅山河递过来一份,他看过,但剧本是剧本,到底是纸面上的东西,与成片终究是两码事。

影片的实际呈现、节奏把控,以及审核线上的分寸拿捏,都必须亲眼看过后,才能判断。

后续的事情,得看完之后,才能聊。

不一会儿,三人已在光线的公司放映室中就座,儘管是粗剪版本,配音与配乐尚未完善,观感上肯定会受到影响。

后续还需进一步精剪,但主体內容已足够完整,並不影响电影的故事敘事。

粗剪版的影片,相对比较长,足足有快两个半小时。

等到放映结束,时间已近中午。

“好片子!”

“陆总啊,我这心痛啊,现在是真后悔当初没厚著脸皮,多投一点。”

王常田看完后,不禁拍案叫绝,他很快判断出这部电影所具有的商业潜力。

现在的市场,尤其是现实题材十分受欢迎,这部电影的质量,绝对称得上一等一。

而且,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类现实题材容易製造话题,在宣传上想要拉高热度,也较为容易操作。

韩三坪看完同样神色感慨,这比看剧本要精彩的多,无论拍摄,还是镜头剪辑,这个年龄就有这份功力,难得啊。

他转向陆承宇,语气变得严肃几分道

“確实是部好片。”

“承宇啊,这片子我们先不谈审核上问题,光题材所涉及的真实事件背景,一旦上映,市场的舆论声量恐怕小不了。”

这部电影,不仅故事讲得好,拍得也好!

但是,上映前,得把准备做足啊,否则可能好事变坏事。

王常田也看了过来,如今网络年轻化,大眾舆论比以往更受重视。

业內公司买水军、带节奏比比皆是,各方媒体、大v为博眼球,这类高热话题必会被搬上网络。

同档期竞爭的对手公司,即便不主动黑你,也难保不会落井下石。

“是啊,舆论上一定得注意啊。”

陆承宇听出话中的提醒,觅山河如今渐受瞩目,自然也步入了更多业界公司的视野,这类题材上映,舆论绝不会小。

何况,大眾舆论一旦被带偏,不仅影响票房,更可能波及公司今后的项目。

如果有人推波助澜的话,说不准市场声音就会变调,更是难以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