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申明亭(1/2)
崇禎元年的冬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清晨的曦光尚未穿透铅灰色的云层,大名府千户所的校场上,已是杀声震天。
石开赤著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蒸腾著一层淡淡的白雾,手中一柄沉重的腰刀,正隨著他的呼吸,带起一阵阵凌厉的破风声。
他练的不是什么精妙刀法,只是最基础的劈、砍、撩、刺,但每一招都势大力沉,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汗水顺著他稜角分明的脸颊滑落,在接触到冰冷空气的瞬间,几乎要凝结成冰。
自从上次与柔云“腰马合一”失败后,他便痛下决心,每日雷打不动地进行高强度锻炼。
穿越者的灵魂,终究要与这具日渐强悍的肉体彻底融合。
“喝!”
隨著最后一声爆喝,石开將腰刀狠狠劈在面前的木桩上,刀锋没入一寸,木屑四溅。
“大人威武!”
一旁等候的石虎立刻递上一件温暖的羊皮袄。
石开接过,隨意披在身上,感受著剧烈运动后血液在血管中奔涌的快感,目光扫向校场中央。
一百一十一名亲兵,已经列成了整齐的方阵。
最前方的三十名老兵,以石虎为首,身姿笔挺,眼神冷冽,身上那股子经歷过血战的悍勇之气,如同一柄柄无形的刀,让整个队伍的气质都变得森然起来。
在他们身后,是新招募的八十一名新兵。这些汉子大多出身农户、猎户,虽然队列还略显生涩,但眼神里却燃烧著熊熊的火焰。那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对饱饭和餉银的渴望。
石开很满意。
他们现在或许还是一块铁矿石,但只要经过血与火的锻打,迟早会成为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刀。
“石虎!”
“末將在!”
“操练的如何了?”
“回大人,新兵的队列已初见成效,刺杀之术也日夜苦练。只是……”石虎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兴奋又夹杂著些许不忍的神色,“只是大人您吩咐的『练胆』,弟兄们还有些不適应。”
石开顺著他的目光看去,只见校场一角,几个僕役正抬著几个大木桶,將从城中屠户那里收来的猪羊血水,毫不留情地泼洒在地上。暗红色的液体混杂著碎肉和內臟,在寒风中散发出浓郁的腥气,让不少新兵的脸色都有些发白。
“不適应,就慢慢適应。”石开的声音冷得像冰,“告诉他们,以后咱们要面对的敌人,可比案板上的猪羊凶狠百倍。闻到血腥味就想吐,上了战场,就只能把自己的命吐出来!从今天起,每日操练,都要在这片血地里进行!谁敢后退,扣一天肉食!”
“是!”石虎轰然应诺。
命令传达下去,新兵们的脸色虽然更加难看,但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异议。
他们只是咬著牙,將目光投向了校场中央那几口正冒著腾腾热气的大锅。
锅里燉著香喷喷的羊杂汤,只要熬过操练,那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
恩威並施,萝卜加大棒,这是石开前世当领导时就烂熟於心的手段。
安排好操练,石开又叫来老管家石安。
“官人。”
“前几日让匠作营打造的甲,进度如何了?”
“回官人,”石安的脸上堆满了笑意,“您给的价钱足,那些老甲匠们跟打了鸡血似的,日夜赶工。老奴去看过了,用的都是顶好的木和熟牛皮,內嵌的铁片也打磨得鋥亮。他们说了,保证在开春前,给您赶出一百二十副最好的甲!”
“好。”石开点了点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他心里盘算著,甲冑之事已定,接下来就是火器了。王临恩那条线,需要大笔的银子,急不得。眼下,还是先稳固好自己的基本盘。
“备马,去城西看看。”石开吩咐道。
“是,官人。老奴已经备好了您吩咐的几车木炭和一些醃肉,一併送过去。”石安办事向来妥帖。
冬月寒风刺骨,城西漳河故道旁的荒地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数百名流民,在赵老蔫等人的带领下,正干劲十足地进行著冬日的垦荒。
他们用简陋的工具清理著地上的枯草和灌木,然后点起火,进行烧荒。
滚滚的浓烟冲天而起,將荒凉的土地熏得一片漆黑,也为来年的耕种积攒下最原始的草木灰。
不远处,几十座半地穴式的“地窨子”已经初具雏形。这种建筑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虽然简陋,却能最大限度地抵御严寒,是北方贫苦百姓过冬的智慧结晶。
当石开骑著马,带著几名亲兵和满载物资的马车出现在地头时,所有流民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纷纷围了上来。
“东家来了!”
“石大人来了!”
赵老蔫一路小跑著迎上前来,激动地跪倒在地:“小人叩见大人!大人您怎么亲自来了,这天寒地冻的……”
“起来吧。”石开翻身下马,扶起赵老蔫,“我来看看大傢伙儿。这天越来越冷,没冻著人吧?”
“托大人的福,一个都没有!”赵老蔫咧著嘴笑,露出满口黄牙,“您教的这地窨子,可比窝棚暖和多了!晚上睡在里面,身上盖著您发的旧被,一点都不冷!大伙儿都说,这辈子就没过过这么安稳的冬天!”
石开看著他饱经风霜的脸上那发自內心的笑容,又看了看周围那些虽然衣衫襤褸,但眼中却有了希望光芒的流民,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丝满足感。
这些,都是他的人。
“这是给大傢伙儿送来的炭火和醃肉,省著点用,这个冬天还长著呢。”石开指了指马车,“地窨子要儘快完工,烧荒垦地也別停下。等开春,我再弄一批种子和农具来。只要大家好好干,我石开保证,明年秋收,家家户户的粮仓里都能堆满粮食!”
“谢大人!”
“大人仁义!”
流民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许多人更是激动地跪倒在地,对著石开连连叩头。对他们而言,石开不仅仅是东家,更是给了他们新生和希望的活菩萨。
安抚好流民,石开正准备返回府城,却见远处一骑正向这边驰来。马上之人,穿著一身七品官的补服,正是大名府知县,谢陞。
谢陞的身后,还跟著几名衙役。
石开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停下了马。
“石副千户。”谢陞在马上拱了拱手,语气不咸不淡。
“谢知县。”石开也回了一礼,心中暗自揣测对方的来意。自从上次公堂风波之后,两人虽无直接衝突,但彼此都心知肚明,他们是走在两条完全不同路上的人。
“石副千户在此处,是在……安置流民?”谢陞的目光扫过那些热火朝天的流民和简陋的地窨子,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
他身为地方父母官,对这些流民的困境心知肚明,却苦於县衙財力枯竭,无力大规模賑济。
没想到,这个在他眼中如同地痞恶霸的武官,却在做著他这个知县该做的事。
“为朝廷分忧罢了。”石开淡淡地说道,“这些都是从陕西逃难过来的良善百姓,与其让他们在城中游荡,惹是生非,不如给他们一块地,一口饭,让他们自食其力。”
谢陞沉默了片刻,似乎是被石开这番冠冕堂皇的话噎了一下。
他深吸一口气,道:“本官今日来,正是为了流民之事。近来,从西北方向涌入大名府的流民越来越多,城中治安也乱了许多。本官希望石副千户能加派人手,增加巡逻,尤其是午间和夜间,以弹压宵小,安定地方。”
巡逻?
石开心中冷笑。这谢陞,手下衙役不足,便想拿自己的亲兵当免费的苦力。
不过,巡逻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正好可以藉机熟悉城中各处。
“谢大人说的是。”石开脸上露出一副公事公办的神情,“卫所本就有卫戍地方之责。此事,石某应下了。明日起,我便会派出手下弟兄,在城中巡视。”
“如此,便有劳石副千户了。”谢陞点了点头,似乎没想到石开答应得如此爽快。他深深地看了石开一眼,调转马头,带著衙役离去了。
看著谢陞远去的背影,石虎凑上前来,低声道:“大人,这姓谢的,没安好心,想把咱们当枪使。”
“无妨。”石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巡就巡唄,正好让弟兄们出去亮亮相,也让城里那些长了眼睛的都看看,如今这大名府,谁的刀把子更硬。走,回城!”
***
谢陞的心情很不好。
从城西回来,他便一头扎进了县衙后堂。
临近正午,寒风呼啸,他却亲自带著十几名衙役和几十个临时雇来的民夫,站在冰冷的运河边,指挥著清淤。
河道已经多年没有彻底疏通过,厚厚的淤泥散发著难闻的臭气。
民夫们穿著单薄的衣衫,赤著脚站在刺骨的河水里,用简陋的工具一铲一铲地將淤泥挖出来,再由岸上的人用箩筐运走。
衙役们则抱著膀子,缩著脖子,在一旁监工,不时呵斥几句,催促著民夫们快点干活。
谢陞看著眼前这一幕,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
他出身东林,饱读圣贤之书,怀揣著经世济民的抱负。
可到了这大名府,他才发现,现实远比书本上的文字要残酷和复杂得多。
朝廷的政令,到了地方,便会层层折扣。
国库空虚,拨下来的款项,连给民夫们买几件厚衣服都不够。
手下的衙役,大多是些欺软怕硬的老油条,指望他们尽心办事,无异於痴人说梦。
而卫所那帮丘八,更是如同盘踞在这座城里的毒瘤。
他们吃空餉,占军田,欺压商户,无恶不作。
尤其是那个新上任的副千户石开,年纪轻轻,手段却狠辣老道,行事毫无顾忌,简直比他那个贪婪的爹石满仓还要难缠。
偏偏自己还奈何不了他。
“老爷,风大,您快回衙吧。这里有小的们盯著就行了。”
县衙的典史李威凑了过来,递上一件厚实的披风。
谢陞看了他一眼,没有接。
他知道,这个李威,和那个石开是穿一条裤子的。
上次牛二的案子,就是他们联手做下的。
“无妨。”谢陞淡淡道,“百姓尚在水中,本官岂能安坐堂上?”
他这话一出,周围的几个衙役脸上都有些掛不住,訕訕地走上前,也装模作样地指挥起来。
忙活到快正午,清淤工作总算告一段落。
谢陞拖著疲惫的身体回到县衙,刚一进后宅,夫人林氏便迎了上来。
“老爷,您可回来了。”林氏心疼地为他拍去身上的尘土,又从丫鬟手中接过一个精致的铜手炉,塞进他的怀里,“天这么冷,您怎么又亲自下河了?这些粗活,让下面人去做就是了。”
“我是此地父母官,自当与民同苦。”谢陞嘆了口气,握住夫人的手,感受著那份温暖,心中的鬱结才稍稍舒缓了一些。
午饭很简单,一碗米饭,一碟青菜,一碗豆腐汤。
作为一名清官,谢陞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极为严苛。
饭毕,他回到籤押房,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书。
大名府不大,但各种鸡毛蒜皮的案子却层出不穷。
田產纠纷,邻里口角,偷鸡摸狗……这些琐事,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
正当他看得头昏脑胀之时,一名衙役在门外稟报:“启稟大人,县衙旁的申明亭,有百姓在调解纠纷,闹得有些不可开交,请您示下。”
申明亭,乃太祖高皇帝所设,旨在“申明教化,旌善別恶”。
平日里,多由地方乡老在此调解一些民事纠纷。
谢陞午后无甚大事,又想出去走走,换换脑子,便道:“知道了,本官过去看看。”
林氏见他要出门,又追上来,將那个暖炉重新塞到他手里:“外面冷,老爷当心身子。”
谢陞点了点头,带著两名长隨,向申明亭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