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杀人放火受招安(1/2)
陈启坊对陈途安的回答很满意,点头道:
“我已经快七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算得上高寿之人,就算这会儿登时死了,也没什么遗憾。
可世道就要变了,我还是放心不下陈家。”
“儿子无能,让父亲受累了。”陈举业汗顏,俯身跪地。
陈途安见此,哪里还敢站著,就要跟著跪下,却被陈启坊扶住。
老爷子摇头说:“你大伯的確是无能之辈,乖孙不必陪他,要不是他们无能,也不必教你进京犯险了。”
“你曾祖,当年只是镜湖水匪的一个小头目,招安后没捞到个官当。
没官就没官,当个富家翁其实也好。可朝廷不叫人活,这才让你爹重操旧业,干回了那行当。
眼见摩尼教势大,家中本来打算到时候主动入伙,以免受到贼兵裹挟,闹大后还有机会向朝廷招安。”
陈途安恍然,老爷子这是把造反当成一门生意做了啊,还tm是祖传生意。
也对,大宋几乎每年都有人造反。宋人也动不动就把造反掛在嘴边,犯法,但没去人管。
或者说宋庭无所谓。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赵家江山的基本国策就是以招安为主,剿灭为辅。招安后给贼首、头目封个小官,贼兵摇身一变就地化作厢兵,送上战场当炮灰。
这不是生意是什么?就像反贼初创了一个小公司,在大公司围剿下活了下来。
於是被大公司收购,小公司老板成了大公司经理,员工通通转为外包。
因此一些人將造反受招安,当做进身之阶,就比如陈家。
一时间陈途安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也许在宋朝造反,根本不用考虑退路,反而闹得越大才越好。
相反如果没闹大,没抗住本地官府第一次围剿,就不会有朝廷平判、下令招安,真成了山贼流寇。
这或许就是陈家早就想好的“退路”。
可陈途安知道,方腊这次造反不一样,这次不是生意。
而是朝廷真把百姓逼的活不下去了,没有人接受招安,或者说没有人被招安。
那么多起义军中,真没人想接受朝廷招安?总有几个像陈家这样带投机成分的吧?
只有一种可能,这次方腊起义,把宋徽宗给惹毛了,不接受任何招安。
原因就是,方腊建元“永乐”,自號“圣公”称帝了,这相当於骑在赵佶和大宋头上拉了泡大的。
陈家想要以招安为退路,註定是不行了,这样也好,到时候让陈家跟著自己走。
老爷子不知道陈途安在想著,怎么把陈家带到海外去,继续说道:
“这次皇帝下詔,也是我陈家另一条退路。
你进京后,若是皇帝收回道官任命,赐给你正经官身,咱们家就举家迁走,不再招惹那些是非。
但要记住,千万不能当什劳子道正,那是得罪天下人的祸事。”
“孙儿晓得了。”陈途安点头应下,又想起一件事。
————
七月初,稻子还未收割完,雨又下了起来。
好在这次是秋雨,不像春雨那样淅淅沥沥,也不像夏天暴雨那般凶猛。
秋雨是连绵中带著一丝凉意,就像离別。
陈途安站在码头边,和母亲王氏告別:“娘,秋雨凉、回去吧,孩儿过不了多久就回来了。”
王氏才和儿子重逢不久的,之前儿子就在县城,不时还能去见一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