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毒蘑菇(1/2)

低矮、参差不齐的砖瓦房和土坯房构成了主要的建筑群,屋顶的瓦片大多灰黑,不少地方覆盖著厚厚的青苔。

脚下是坑洼不平的泥土路,雨后积著浑浊的水洼。

天空是灰濛濛的,像是蒙著一层薄纱。

行人不多,穿著色调极其单调。

男人大多穿著深蓝、藏青或军绿色的中山装、工装,洗得发白,袖口和领口磨得起了毛边。

女人则穿著碎布衫或蓝灰布衣,顏色同样黯淡。

几乎所有人脸上都带著一种被生活打磨过的平静或麻木。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

几辆“永久”或“凤凰”牌的二八大槓自行车从路上驶过,骑车的人腰背挺得笔直,后座上偶尔捆著麻袋或箩筐,那是这个时代最普及也最珍贵的交通工具。

远处,能看到几辆冒著黑烟的拖拉机“突突”地驶过,引来路边孩童追逐嬉笑的目光。

陈默沿著土路向看起来像是镇中心的方向走去。

越靠近中心,房子稍微规整些,出现了刷著白灰的墙面,上面用红漆刷著醒目的標语。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只生一个好!”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家掛著“临江县供销社”牌子的国营商店。

门口排著长长的队伍,男女老少都有,安静地等待著。

陈默凑近了些,看到人们手里紧紧攥著的,除了几张毛票,就是绿绿的小纸片——粮票!布票!油票!

那些小小的纸片,是购买一切生活必需品的通行证,是活著的凭证!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空空如也的口袋,一阵心慌。

“嘿,让让!別挡道!”一个粗声粗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陈默回头,看到一个穿著工装、膀大腰圆的汉子推著一辆装满麻袋的板车过来。他连忙侧身让开。

“谢了同志!”汉子隨口道,推著车过去了。

“同志?”陈默愣了一下,这个词在2025年显得有点过时,但在这里似乎很平常。

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儘快融入这个时代的语言环境。

他走到供销社斜对面一个简陋的木製报栏前。

玻璃橱窗里贴著最新的《人民日报》和一份油印的《临江小报》。

《人民日报》头版的报导,字里行间充斥著“国民经济调整”、“搞活经济”、“对內改革”、“对外开放”等带著时代印记的关键词。

《临江小报》则更接地气:某公社春耕进度喜人;县武装部即將组织基干民兵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弹训练;街道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注意防火防盗。

肚子又发出一阵响亮的抗议。

飢饿感催促著他必须立刻找到食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