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准备(1/2)
陈默的声音带著忧虑。
“两个死结:第一,『原插队地证明信』。我……”
他顿了一下,把“根本没有插过队”的真相咽了回去,换了个说法,“我离开插队的地方太久了,人走茶凉,回去开证明,时间、路费不说,那边肯不肯认、能不能开出来,都是大问题!”
“第二,”陈默的眉头皱得更紧,“街道!赵大姐说得对,这事儿最终绕不开街道办!得他们接收、调查、然后打报告申请落户。”
他看向王卫国,“王大哥,咱们现在干的事儿,说白了,就是钻空子倒腾点东西。这性质,在街道眼里是什么?『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会愿意帮一个『投机倒把分子』解决户口问题吗?不把我抓起来教育批评、没收东西就算好的了!”
王卫国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这才完全意识到陈默独自承担的巨大风险。
他看向陈默的眼神充满了担忧,“那…那咋办?这条路走不通了?”
“不是走不通,是对我个人来说,风险太大!硬闯等於找死!”陈默强调,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焦虑。
“不过,在那之前,咱们得先把我那个『窝』弄得能住人。那破仓库,四面漏风,再冻下去,我非病倒不可。”.
王卫国立刻点头:“对!这事儿要紧!走,去买东西,我帮你拾掇!今天赚的钱,该在这上头!”
他虽然无法为陈默提供住处,但出力帮忙改善陈默的棲身之所,是他能提供的切实支持。
暮色渐沉,县城街道上行人稀疏了许多,国营商店大多已经关门,只有零星几个窗口还亮著灯。
“走,先去西头废品站碰碰运气,那里破烂多,说不定有能用的。”
王卫国推著那辆“永久”自行车,车后座绑著的空箩筐隨著顛簸哐当作响。他对县城比陈默熟悉得多。
两人穿过几条狭窄的小巷,来到县城边缘一处用破木板和铁丝网围起来的废品收购站。
昏黄的灯光下,一个裹著破袄、抄著手的老头正缩在门房里烤火。
“张大爷,还没收摊呢?”王卫国熟络地打招呼。
老头抬起浑浊的眼睛:“哟,小王啊?这么晚了,来淘换点啥?”
“想找点能挡风遮雨的东西,破油毡、旧麻袋啥的都行。”王卫国说著,递过去一根皱巴巴的“经济”牌香菸。
老头接过烟,別在耳朵上,站起身,抄起一个破手电筒:“跟我来吧,里面自己翻翻看,黑,小心点。”
废品站里堆满了小山般的杂物:扭曲的自行车架、锈蚀的机器零件、一捆捆旧报纸、破家具残骸……脚下坑洼不平,满是泥泞和碎玻璃碴。
陈默和王卫国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去,借著手电筒微弱的光束仔细搜寻。
陈默看到一堆破烂的防水材料,大部分都烂透了。他蹲下身,不顾刺鼻的霉味,用力扒拉著。
手指触到一块相对厚实、边缘虽有些破损但中间部分还算完整的黑色油毡!
“王大哥,这块行!”他用力將这块沉重的油毡从杂物堆里拖拽出来,灰尘扑簌簌落下。
“不错!”王卫国也找到几捆还算结实的草绳,绳子有些潮湿,但没朽烂。
他又翻出几块边缘相对平整的破木板准备当抹泥刀和垫脚用。
“张大爷,这些多少钱?”王卫国问道。
老头用手电照了照,漫不经心地说:“给五毛钱吧,都是破烂,你们自己拉走。”
陈默麻利地掏出五毛钱递过去。王卫国將油毡捲起来,用草绳简单捆住,绑在自行车后座一侧。木板则塞进另一个空箩筐里。
离开废品站,两人又转到县城的“自由市场”边缘地带——这里白天有人偷偷卖点农副產品,晚上则成了黑市小件交易的场所,人影绰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