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遍寻无门的窘境(1/2)

王国栋看了陈默一眼,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具体要求就是安全、合规、像个做生意的样子!至於支持?街道办没有多余的门面房给你们白用!租金得你们自己承担!”

他背著手,在仓库里踱了两步,“给你们一个月时间,找到合適的门面,掛牌经营。否则……”

他没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说完,王国栋不再停留,带著刘干事转身走了。

留下仓库里三人面面相覷。

王国栋的最后通牒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

第二天,陈默和王卫国就开始了艰难的寻铺之旅。

八十年代初的临江县城,商业氛围还很淡薄。

所谓“门面”,主要集中在县城中心唯一一条像样的商业街——解放路上。

这条路两旁,供销社、百货大楼、国营饭店、邮局、新华书店等“国”字號和“集体”单位一字排开,门脸气派,玻璃擦得鋥亮。

偶尔夹杂著一两家掛著“合作商店”牌子的副食店或杂货铺,也多是街道或居委会办的集体性质。

“同志,打听一下,这条街上有空的门面出租吗?”

陈默和王卫国走进一家掛著“向阳合作商店”牌子的副食店,问柜檯后嗑瓜子的胖大姐。

“出租?”胖大姐像看怪物一样看著他们,“我们这是集体的!哪有房子租给私人?想啥呢!”语气里满是优越感。

接连碰壁。他们又找到负责管理这条街的房管所。

一个穿著蓝色中山装的中年干部翻著厚厚的登记册,头也不抬:“解放路的公房?想都別想!要么是国营单位在用,要么是集体商店,轮也轮不到你们个体户。等著排队分房的职工还一大把呢!”

“那……其他地方呢?偏点的地方也行!”王卫国急切地问。

干部合上册子,推了推眼镜:“其他地方?城东老煤厂那边倒是有几间废弃的工房,又破又远,你们要吗?或者城西靠近河滩那片,倒是有几间私人的棚子,不过那算不算门面……嘿嘿。”他语气带著揶揄。

两人不死心,几乎把县城转了个遍。

靠近居民区的巷口倒是有几间小门脸,多是住户自己搭出来的偏厦,要么开著小理髮店,要么是修鞋摊,早已被人占据。

唯一一处临街、看起来能用的空屋子,在一条背街,门口贴著“招租”红纸。一个穿著绸衫、叼著菸捲的男人懒洋洋地报了个价:“一年一百块,水电自理。”

“一……一百块?!”王卫国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现在全部家当也就一百四十多块!这几乎是要掏空老本,后续的原料、人工钱从哪里来?

陈默的心也沉到了谷底。

租金远超预期,位置还不好。这还仅仅是房租,修缮、置办桌椅、掛牌……哪一样不要钱?王国栋给的期限只有一个月。

傍晚,两人拖著疲惫的身体回到仓库,脸上写满了沮丧。

李秀兰看著他们的表情,心也跟著揪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