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日誌(1/2)

开拓者三號舰长日誌-星历 5073.08.15 -李锐

结束了又一个標准周的例行维护,跃迁引擎状態稳定在98.7%。

导航员陈琳报告,前方0.3光年处就是这次深空勘探的第一个目標区域:一片被塔克西姆星图模糊標註为“泽塔-7”的小行星带边缘区,附带一个潦草的备註——

“?矿物富集可能”。

天知道那个机械教大贤者多久没更新过这片鸟不拉屎的星图了。不过,总比撞进標註著“欧克兽人活动频繁”或者“亚空间风暴残余”的区域强。

舰桥的灯光调成了適合长航行的柔和蓝白色。主屏幕上,深空传感器传回的画面只有一片点缀著稀疏恆光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漆黑。副官正带著两名技术员校准新装上的广谱矿物扫描阵列——科学院赶工出来的新玩意,据说能穿透大部分常见星际尘埃,精度比老型號提升了40%,就是耗能有点感人,得时刻盯著反应堆输出。

“舰长,探测器投放序列准备就绪。第一批二十枚『星尘』已完成自检,隨时可以发射。”科学官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著她一贯的冷静。她现在应该是在下层甲板的探测控制中心,那里现在堆满了待命的探测器和嗡嗡作响的分析终端。

“按计划执行,张博士。”我回復道,“注意记录探测器分离时的微引力场扰动数据,工程部那帮傢伙想优化下一次的投放轨道算法。”联邦深空探索局的“星尘”计划,核心就是靠这些造价不菲、大小和一辆地面车差不多的探测器。它们像种子一样被撒出去,带著高敏传感器和微型量子中继器,在广袤黑暗里充当联邦的眼睛和耳朵。每一枚探测器传回的数据,都在为联邦那张漏洞百出的星图打上新的补丁。

“明白。发射程序启动…三、二、一…分离。”张薇的声音伴隨著轻微的、通过舰体结构传导来的震动。

屏幕上,代表探测器的二十个微小光点从开拓者三號腹部弹射而出,尾部推进器喷出短暂的幽蓝光焰,迅速调整姿態,如同融入夜色的萤火虫,向著各自预设的扫描网格坐標点加速飞去。很快,它们就从主传感器视野里消失了,只能通过专用的量子通讯链路追踪其状態和接收数据。

“所有探测器状態良好,通讯链路稳定。矿物扫描阵列预热完成,开始对泽塔-7区域进行初步扫描。”王海报告道,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敲击著。

“嗯。”靠在舰长椅上,目光扫过各岗位的状態指示灯。开拓者三號这艘老船,经过共和v事件后的紧急改装,加装了新型的“相位稳定锚”——据说是用来降低亚空间跃迁时的干扰风险,还加强了传感器和自卫火力,让她从一个纯粹的科学家变成了一个能打能探的多面手。不过,她骨子里还是那艘为寻找新家园而生的探索舰。舰內广播系统里,播放著联合星新闻台关於“磐石要塞一期工程竣工”的简报,还有教育部长关於“强化下一代逻辑思维”的讲话录音,这些都是联邦在后方紧锣密鼓进行的变革。而此刻,我们就是联邦伸向未知宇宙最远的那根手指。

开拓者三號舰长日誌-星历 5073.08.22

泽塔-7区域的初步扫描结果出来了,张薇和她的团队熬了个通宵。结果嘛…有点失望。

小行星带是存在的,规模不算小,但成分分析显示,铁、镍、硅酸盐这些基础矿藏居多,高价值的稀有金属和零號元素的富集信號极其微弱,且分布极其分散。

张薇在简报会上用了“经济开採价值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存疑”这种委婉说法。王海更直接,在会后嘟囔了一句:“白跑一趟,净烧燃料了。”

不过,深空探索本来就是这样,十次勘探九次落空是常態。

至少排除了一个標註模糊的点,为星图增添了一些实测数据。探测器们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传回一些关於本地恆星辐射背景、微引力场分布之类的环境数据,这些数据打包发回科学院,也许对超光速引擎的优化或者亚空间模型构建有点用。

张薇倒是兴致不减,她对探测器在穿越一片稀薄星云时捕捉到的异常电磁脉衝很感兴趣,正在组织人手分析,怀疑是某种罕见的脉衝星残骸或者未知的星际现象。

船员们的状態还算稳定。医疗官刚提交了本月的例行心理评估报告。得益於舰上强制安装的第二代“精神滤网”系统和每次跃迁后的筛查,这次全员的精神波动指数都在安全閾值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