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刘邦归家(1/2)

在斩首雍齿之后,已然是天光大盛的时分。

丰邑城中的喧囂与廝杀早已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打扫战场的忙碌。

空气中瀰漫著铜锈般的血腥气,混杂著茅草燃烧后呛人的焦糊味,让人不由得掩住口鼻。

地面上,血水与尘土混杂成一片粘腻的暗红。

妇人们提著木桶,將一桶桶冰冷的井水泼洒上去一遍遍地冲刷,试图洗去这战爭的痕跡。

沛县的士卒正拖著雍齿部眾的尸首去往城外焚烧,没有人说话,只有粗重的喘息和尸身甲冑刮过路面时发出的沙沙声在迴荡。

在一条相对乾净的巷子口,几个孩童正围著一个踩扁了的头盔嬉闹。

他们用捡来的断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弄著,模仿著昨夜被父母捂在床头听到的廝杀声,发出稚嫩的呼喝。

乱世中的童年,也是童年,从不会缺少玩乐。

刘邦领著林檎、萧何等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长街上。

他的脸色看不出喜怒,只是目光扫过那些低头劳作的乡亲时,会微微頷首致意。

而百姓们则纷纷避让,躬身行礼。

在这个天子失其权柄的年岁,唯有掌握武力者才拥有此方地界的话语权。

一行人一直走到府库,只见府库的大门敞开著,几名小吏正在门口清点。

刘邦大步踏入,眼前的景象却让他都有些愣住了。

府库之內虽有翻动的痕跡,但远非想像中的空空如也。

粮仓中的粟米只是少了一角,依旧蔚为可观。

萧何快步上前,查看了竹简上的记录,脸上露出惊疑之色,向刘邦上报导:

“沛公,怪哉!

库中所存远胜我等所料,雍齿此贼似乎未敢大肆挥霍。

想来是他心虚,亦知根基不稳,不敢过分激起民怨,只取了些许以犒其私兵。”

正在此时,曹参大步入內,手中捧著一卷新写的竹简,沉声道:

“沛公,城中响应叛乱,附逆雍齿之豪右名册全数在此。

其家中所藏钱粮亦已查封,应当如何处置,请沛公示下。”

说起来这也是曹参的老本行了,作为一位管理监狱的狱掾,他素来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尤其清楚那些富户的做派。

秦律虽严苛,但在立法与执行之间,永远隔著一条名为人情的鸿沟,而曹参正是深諳此道之人。

刘邦接过名册,目光在那些丰邑中熟悉的名字上一一扫过,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哼,这帮吃里扒外的腌臢货,平日里一个个言巧语,等到雍齿反叛时见风使舵倒是够快!”

他將竹简扔给萧何,眼中精光一闪,属於梟雄的底色尽显无遗,断然下令道:

“萧何!你来擬令!

凡名册所录之家,其家財粮秣,尽皆抄没!

取其半数,充入府库,以作军资!

另一半则还於其家,就说我刘季念其旧情,网开一面,令其戴罪立功。

日后若有二心,定斩不饶!”

稍微顿了顿,刘邦將目光扫向曹参,语气一转,又下令道:

“至於那些被雍齿强征了口粮的寻常黔首,其所失之物一律从府库中补足,原数奉还!

务必让乡亲们知晓一件事,那就是我刘季绝不会亏待自家人!”

末了,他还补充了一句,是说给林檎的:

“还请子诚贤弟负责此事,以分辨百姓申报之真偽。

你非丰邑旧人,处事公允,想必无人敢说閒话。”

刘邦这一手安排既是对林檎的信任,也是一种巧妙的平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