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色胆包天(1/2)
朱友珪想要进步,甘愿冒险去战场上搏杀,但是,想要进步的可不只有他一个人。
朱友贞,朱温正妻张氏所生,年纪比朱友珪小,却是嫡子,他也想进步,也想当太子。朱友文是养子,朱友珪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野种,凭什么跟他朱友贞爭夺太子的位置?
但是朱温却似乎更看重朱友文和朱友珪,虽然也给朱友贞封王,还让他当了左天兴军使,可这哪里是太子的待遇?
朱友珪需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提升威望,扩充实力,朱友贞也是一样,不过他並不想去沧州搏命,而是想要跟在朱温的身边。想要当开国君主的太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威望?战功?不,都不是,最重要的是爸爸的疼爱!
李世民?那是论外,不参与討论。
皇宫內殿之中,朱温见一个儿子主动要去河北应敌,另一个要陪自己去潼关討伐叛逆,不由的老怀大慰,“友珪,友贞,你们俩懂得为父亲分忧,朕很高兴,只要你们兄弟齐心,叛逆刘知俊,还有李克用的那个儿子,都不会是我们的对手!”
朱友珪看了朱友贞一眼,大声道:“父皇所言极是!我与弟弟相互帮衬,这天下间没有办不成的事!”
他是真的这么想,至少有部分是真诚的。朱友贞也做了相同的表態,看起来也很真诚。
朱温自从占据宣武镇之后,几乎是年年打仗,梁军早就已经习惯了战爭。虽然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开战,但是並没有出现调度混乱和物资短缺的情况。敬翔领导下的大梁朝廷运转效率极高,將所有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冷兵器时代打仗大致上需要三类物资:
第1类:个人携行物资。士兵行军时隨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各种兵器、战斗服装、以及用於保存食物和个人用品的小型容器。
第2类:集体运行物资。通过运输分队——如马车队——携带的重要物资,包括备用盔甲、武器、帐篷、燃料和磨刀石等,这些物资对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第3类:后方留守物资。士兵个人留在营地的生活物资,这类物资一般不会占用前线运输资源。其中包括高热量、低水分的食物,如厚饼“锅盔”,它除了可作为食物外,必要时还能作为简易的防护装备。
除了上述三类物资之外,军队还必须携带各类食品,如蔬菜、肉乾、调味品和炊具,以保障士兵的饮食供应。同时,药品也是必备的,因为在医疗条件落后的这个时代,军队中往往缺乏有效的医疗资源,药品是越多越好。
这些东西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准备好了。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物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这样,冷兵器时代的战爭也是这样。朱温的梁军能大杀四方,就是因为梁国能拿出来更多的物资,能组建更多的兵马,即便是吃了败仗也不要紧,继续组织军队打下去,迟早把敌对的军阀给耗死,武寧军节度使时溥,泰寧军节度使朱瑾,还有天平军节度使朱瑄,都以武勇著称,而且手下都有一大批精兵强將,曾经打败过朱温的军队,最终却都被耗干了元气而败亡。
朱温打仗的本领很强,运营的本事更强。当今天下能打的诸侯、將领有很多,但是能跟朱温比运营的寥寥无几。
就在朱友珪准备带著军队出征沧州时,刘知俊写给朱温的回信到了。回信是这么写的,“臣非背德,但畏死耳!王重师不负陛下,最后却被满门抄斩。”
意思是不是我想要背叛,只是怕被你给杀了。
於是,朱温下詔削除刘知俊的官爵,派杨师厚和刘鄩共同发兵討伐刘知俊,朱温也率亲军隨后西进,以为后援。
在朱温率军西进之前,朱友珪已经领著神武、英武、控鹤等部踏上了前往河北的道路。吕方,陈诚、周定和张任这些人成了朱友珪所部的嚮导,还会帮著朱友珪劝降义昌各地的守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