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朱允熥受罚,王月悯临別赠马(1/2)
“陛下,虽然朱允熥和常遇春率兵支援真定,打了胜仗,但是,他们也犯下了很多的过错。
其一,朱允熥勾结北元,敏敏帖木儿率军前来支援。
这件事儿可大可小啊。
一直以来,北元都是咱们的死对头。
我们和北元之间打了很多年的仗,
可是,这一次,敏敏帖木儿竟然率兵5000前来支援,这难道不奇怪吗?
这充分说明了朱允熥和北元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否则,人家是不可能出兵的,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號。
请陛下重视此事。”
大家都能听明白,黄子澄的言下之意是,如果朱允熥勾结北元的话,就有顛覆朝廷的可能。
朱允炆眉头深锁,他也觉得这里面好像有点问题。
“其二,朱允通又调动了济南的铁鉉前来支援真定。
铁鉉和盛庸在济南镇守,属於地方上的军队,没有朝廷的旨意,怎么可以私自调动呢?
可是,朱允熥隨时都可以调动济南的军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还了得吗?
按照朝廷的律法,任何人没有朝廷的旨意,不得私自调动地方上的军队,包括將军、藩王等,
否则,按照谋反罪论处;
其三,他们决了滹沱河的水,水淹燕军,
虽然打了胜仗,
但是,真定城下大面积的土地和粮食都遭到了破坏,这么大的经济损失谁来补偿?
许多百姓流离失所,那些百姓没有房子住,没有粮食吃,就有可能心生异心,如果他们投靠海盗对抗朝廷,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都是不稳定的因素啊。
其四,朱允熥身份特殊,他乃是朱標太子与常氏所生,
陛下不得不防啊,
陛下切不可给他太多的军队和实权,否则,將来尾大不掉,谁能製得住他?
陛下不如效仿三国时期的曹睿,
当蜀军来犯时,他便任命司马懿为平西大都督,
让他去抗击蜀军。
等蜀军退了,便把司马懿的官职一擼到底,贬回老家去。
因此,在微臣看来,朱允熥非但不能赏,还要罚,而且是重罚。
微臣建议,將他平北大都督的官职拿掉,押入大理寺的监牢,按律治罪。”
听了黄子澄的一番话,文武百官也是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朱允炆向来把黄子澄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对他极其尊重。
此时,他听黄子澄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心里也开始犹豫了起来。
黄子澄提到朱允熥的身份尊贵,不可赋予实权,这一点,他也是认同的。
徐辉祖再次叩头说道:“陛下,切不可如此啊,
此次,朱允熥以少量的兵力支援真定,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实乃有功之臣。
陛下当重重地封赏他,怎么可以治他的罪呢?
倘若下一次朱棣再兴兵来犯又怎么办呢?”
朱允炆沉吟了片刻,看了看齐泰,问道:“齐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觉得这件事儿该怎么办好呢?”
齐泰手捻须髯,摇头晃脑:“陛下,其一,朱允熥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如果逼得太狠了,有可能把他逼到对立面去;
其二,在咱们的北边,有北元,还有朱棣,
在咱们的南边有海盗,
咱们还得指望著他对抗海盗,
不如这样吧,把朱允熥的平北大都督的官职拿掉,降为征虏將军,军前听用,
如果他再犯过错的话,二罪並罚,绝不宽恕。”
朱允炆认为齐泰考虑得周全,有进有退,点了点头:“准奏!”
齐泰接著问道:“我们当如何处置那些俘虏?”
关於如何处置燕军的俘虏问题,文武百官的意见也不统一,有人说要杀,有人说不能杀。
此时,李景隆向前跨了一步,奏道:“燕军的俘虏著实可恨,他们吃著朝廷的,喝著朝廷的,却掉过头来,攻打朝廷。
以末將之见,將他们全部斩杀,以儆效尤。”
“咳,咳,”方笑孺咳嗽了一声,走到台阶之下,“孟子说,帝王当实行仁义,何况燕军的將士和那些海盗有所不同,
他们每个人都是由朝廷精心培养出来的,只因他们跟错了主子,
朱棣叫他们对抗朝廷,他们又不敢不从,杀了太可惜了,
不如把他们编入军队之中,军前效力,这样一来,也能彰显陛下的宽宏大量,可以吸引更多的燕军將士前来投降。
如果陛下將他们斩杀,绝了他们的后路,那么,他们將来只能与朝廷对抗到底了,
因为一旦投降朝廷,还是会被杀头,与其如此,不如死战到底了,將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阻力。”
李景隆却说:“不然,陛下不能收那些燕军的將士,
当年,项羽接受了章邯20万秦军的投降,
可是,那些秦军到了楚军之中,很不安分,他们为非作歹,干了很多的坏事,甚至欺压楚军,差一点儿把楚军给吞了。
到最后,项羽被逼得没办法,还是把20万秦军给坑杀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那岂不是脱裤子放屁?
因此,末將主张,全部诛杀,以绝后患。”
“不可,”方孝孺连忙摆手,“燕军已降,杀之不降啊。
这些燕军俘虏很多的亲人都在京师,如果把他们杀了,將会形成一个潜在的隱患。”
朱允炆觉得他们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朱允炆又问齐泰:“齐爱卿,你看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妥当呢?”
齐泰想了想,道:“要不这样吧,一不杀,二不用,把他们分散开来发配到各处去开荒,
朝廷总不能白养活他们,让他们去种田,发展生產,为朝廷的国库增加一些粮食也是好的。”
对於齐泰的这个主张,朱允炆觉得还不错,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政策了:“好吧,俘虏的问题就这样解决吧。”
齐泰接著说:“铁鉉原为元朝的色目人后裔,性情和中原人大不相同,
他和盛庸一起镇守济南,
铁鉉原本只是个押粮官,
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比较突出。
他对朝廷也很忠心,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他与朱允熥私交甚密,
有时,为了救援朱允熥不惜违反朝廷律法的规定,未经朝廷允许,便私自调动济南的军队与朱允熥匯合,这怎么能行呢?
如果所有的地方官员都像他这样的话,
那咱们这大明的天下岂不是乱了?
所以,必须得敲打敲打他。”
朱允炆点头,认为齐泰说得有道理。
齐泰又说:“朱允熥要支援真定,兵力不足,所以,他急著徵调济南的军队,
按理说,铁鉉应该事先徵得朝廷的同意,方可出兵,怎么可以未经朝廷允许,就调用军队呢?
他是没有这样的权利的。”
徐辉祖奏章道:“陛下,齐大人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
如果铁鉉要等到徵得朝廷同意之后再发兵的话,往返需要很长时间,那么,一切都迟了,
所以,这件事也情有可原。
他並非为他自己,他是为了朝廷啊。”
朱允炆想了想,道:“那就拿掉铁鉉山东参政一职,让他负责督办粮草吧。”
“陛下圣明!”
苏州军营。
太监总管王鉞奉旨前来宣读圣旨。
朱允熥跪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朱允熥奉命率兵支援真定取得了胜利,但是,朱允熥私自徵调济南的军队,违背了朝廷的制度,
又决了滹沱河的水,给百姓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同时,与北元关係曖昧,因此,免去朱允熥平北大都督的官职,仍然为征虏將军,军前听用,钦此!”
“臣谢旨隆恩!”
朱允熥把圣旨接下了,他神態自若,並没有说些什么。
赵灵儿一听,可不干了,大骂朱允炆赏罚不明!
“照我说,朱允炆是好坏不分啊,
朱棣率领二十万的军队把真定围得水泄不通,眼看真定就要被打下来了,却没有人敢去支援。
如果不是允熥和外祖父前往真定的话,真定早被燕军给攻下来了。
可是,朝廷只给了朱允熥3000多人马,
却要让他去对抗朱棣的二十万的军队,其难度可想而知?
能有此胜,已经是十分不易的了。
没想到朱允炆听信小人的谗言,忠奸不分,不赏也就算了,竟然还要罚!真是岂有此理啊?”
常升更是气得额头上青筋暴起,握紧了拳头,两只眼睛都要瞪裂了:“昏君无道,保他作甚?”
常遇春瞪了他一眼:“休得胡言!”
常升见他便宜老爹发话了,不敢再说別的了。
朱允熥神態自若,似乎並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王公公,这么热的天,让你来回往返,你辛苦了。”
王鉞微微一笑:“吴王,这算不得什么。
老奴知道你也挺难的,你能取得真定之胜,已经非常难得了。
可是,老奴想帮你却无能为力呀。”
“王公公,你太客气了,其实当不当什么平北大都督,我也无所谓,
本来这就是一个虚名,
陛下就是给了我平北都督的称號,也没有给我平北都督的实权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