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分而化之(2/2)

夏元吉的脸色瞬间涨得通红,脖颈处青筋暴起:“本官从未收到过甘肃方面的修缮奏报!如此大事,沈逸为何不及时上报?“

“怕是夏大人的手下,早就將边关的文书压在了箱底吧。“杨荣適时开口,手中摺扇轻轻点著案卷,“诸位不妨想想,若沈將军不挪用餉银,如今的嘉峪关恐怕早已是断壁残垣。一旦蒙古骑兵趁虚而入,这丟失边关的罪责,又该由谁来承担?“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切中问题的要害。

朱高炽闭上眼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东厂密探传回的画面在脑海中清晰浮现:年逾六旬的沈逸佝僂著背,在漫天黄沙中亲自搬砖运瓦,粗糙的双手布满血泡,却仍在大声指挥士卒夯筑城墙;深夜的总兵府內,老人就著昏暗的油灯,仔细记录著每一笔用於修城的银两。那画面与帐册上密密麻麻的修缮记录重叠,让他心中五味杂陈,难以抉择。

经过激烈的爭论与反覆的权衡,最终,一道圣旨以明黄綾缎装裱,快马加鞭送往甘肃。

“著沈逸限期补足所扣军餉,不足部分由朝廷拨付“的字句映入眼帘,让这位征战半生、见惯了血雨腥风的老將,眼眶瞬间湿润。

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调任令——免去甘肃总兵之职,转任南京五军都督府都督僉事。看似平级调动,实则意味著他將永远离开守护了大半辈子的西北边关。

交接的那天,嘉峪关下哭声震天。数千名士卒自发组成长长的队伍,默默跟在沈逸的马车后面,將老將军送出十余里地。白髮苍苍的边民们捧著一块精心雕刻的“固关石“,石头上暗红的纹路仿佛浸染著无数戍边人的血汗与忠诚。沈逸伸手抚摸著石碑,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二十年前初到甘肃时,这里同样是黄沙漫天,关隘残破;如今,在他的努力下,嘉峪关城墙高耸,固若金汤,而他却要在此刻离去。

抵达南京后,沈逸每日准时前往都督府点卯,然而却无人给他分派任何具体事务。

正当他满心疑惑时,南直隶巡抚亲自登门,道出了真相:“沈公,陛下有旨,您只需安心在金陵颐养天年即可。“

半月之后,一艘艘官船缓缓停靠在秦淮河畔,船上载著他的妻儿老小。当看到鬢角斑白的夫人牵著孙儿的小手走下船舱,这位歷经无数生死的老將军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模糊了双眼。

月圆之夜,沈府的庭院中,沈逸带著全家面向北方,齐刷刷跪地。青砖地面沁著夜露,寒意透骨,却比不上他心中涌动的阵阵暖意。他重重地叩首,额头紧贴著冰凉的地面,久久不愿抬起,仿佛这样就能將自己满腔的感激与忠诚,传递到千里之外的紫禁城。而此刻,在遥远的北京,朱高炽正在乾清宫內批阅奏章,烛火摇曳间,他的目光停留在舆图上嘉峪关的標识,轻轻嘆了口气——这,或许就是他能给予这位有功有过的老將军,最好的结局与慰藉。

深秋,隨著宣府、蓟州等地贪腐总兵相继伏法,朝堂之上却突然陷入诡异的沉寂。朱高炽收起雷霆手段,既未对九边余孽穷追猛打,也未下达新的整肃旨意。紫禁城的宫墙依旧庄严肃穆,唯有檐角铜铃在秋风中叮咚作响,仿佛在无声诉说著帝王的深谋远虑。

这份平静持续了整整十个月。从冰封的寒冬到燥热的盛夏,边关再无波澜。

固原总兵邱镇洋与榆林总兵徐靖起初如惊弓之鸟,每日枕戈待旦,生怕下一个被清算的就是自己。然而隨著时日推移,眼见朝廷毫无动作,二人逐渐放鬆警惕。邱镇洋甚至在给亲信的密信中写道:“固原地处边陲,非京畿要衝,陛下想必已將我等遗忘。“

直到洪熙八年初秋,成国公朱勇突然奉旨“代天巡边“。这位身经百战的勛贵,率领著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从宣府开始,一路向北。消息传来,邱镇洋顿时如临大敌,他连夜召集心腹將领,將精锐士卒布防於城池各处,火药武器悉数搬上城头,甚至暗中联络周边部族,做好了负隅顽抗的准备。

然而,朱勇的举动却大出意料。在宣府,他亲切慰问戍边將士,亲手將御赐的美酒佳肴分发给士兵;在大同,他与总兵郑亨把酒言欢,对边关防务讚不绝口。每到一处,都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探子们传回的消息让邱镇洋彻底放下心来,他望著城楼上飘扬的旌旗,仰天大笑:“果然是我多心了!“

十月初九,秋高气爽。朱勇的队伍浩浩荡荡抵达固原城外。邱镇洋率百名亲兵出城五里相迎,他身著崭新的蟒袍,脸上堆满諂媚的笑容,远远便高声喊道:“末將恭迎国公大人!“

话音未落,只听朱勇一声断喝:“拿下通敌者!“

剎那间,四周杀声四起。隱藏在山丘后的伏兵如潮水般涌出,寒光闪闪的长枪瞬间將邱镇洋等人团团围住。还未等他反应过来,冰冷的锁链已锁住脖颈。在总兵府的密室中,一本本泛黄的帐本铁证如山,朱勇当即下令將邱镇洋斩首示眾。

鲜血染红固原城门,高悬的首级下,榜文隨风飘动,“通敌者戒“四个大字刺目惊心。

而在榆林,朱勇则使出另一番计策。他命人將邱镇洋家中的部分財物装车,对外宣称是朝廷拨给榆林的賑灾物资。彼时榆林正遭遇罕见的大雪灾,徐靖听闻此讯,大喜过望,毫无防备地率领亲卫出城迎接。当他掀开粮车的篷布时,隱藏其中的锦衣卫一拥而上,將他死死按住。

在徐靖奢华的府邸中,官兵们搜出十多名艷妆舞姬,以及堆满金银珠宝的密室。

朱勇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將徐靖梟首示眾,並將其尸体曝於城墙之下三日三夜。

抄没的家產很快被清点造册,换成白的银子分发给榆林將士。当士兵们看到银箱上“洪熙皇帝念边军苦寒“的封条时,无不感动落泪。一个满脸冻疮的老兵颤抖著双手捧起银子,声音哽咽:“有了这些银子,今年冬天,咱们就能买衣,不用再冻死在边关了!“

寒风呼啸,长城蜿蜒如龙。成国公朱勇的巡边队伍继续向北行进,而他身后的固原、榆林,早已换了一番天地。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贪腐总兵,如今只剩累累白骨;而大明的边关,在鲜血与雷霆的洗礼下,正逐渐铸就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