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收復汉唐故土(2/2)
朱棣的目光落在地图上那片广袤的草原,心中涌起的不再是建功立业的豪情。
而是一股彻骨的寒意。
他现在明白了父皇这道圣旨的真正用意。
名为清剿,实为调虎离山。
將他这头北方的猛虎远远支开,好让金陵城里的那位皇太孙,能安安稳稳地坐上龙椅,然后从容不迫地磨刀霍霍。
准备对付他这些叔叔。
他若真的率领大军深入草原,打个一年半载,就算侥倖得胜,等到班师回朝时,恐怕北平城头的王旗都换了顏色。
到时候,他就是个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
“好一个仁厚的允炆,好一群忠心耿耿的臣子!”
朱棣咬著牙,恶狠狠的说出这句话。
他不是没想过未来,但他从未想过。
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决绝。
他的目光,缓缓从草原上移开,落在了地图的右下方,那片狭长的半岛上。
高丽。
朱桂的提议,像一颗魔鬼的种子,在他心中疯狂地生根发芽。
拿下高丽,以一国为基业。
这个念头,在过去的他看来,是大逆不道,是自寻死路。
可在此刻,却像是一条唯一的生路。
有了高丽,他就有了退路。
进,可以辽东为跳板,俯瞰中原!
退,可以隔海自守,坐观风云。
他將不再是一个需要看朝廷脸色,靠朝廷钱粮补给的藩王,而是一个真正能掌控自己命运的君主。
至於藉口,现成的。
十年前,父皇派往高丽的使臣蔡斌,被高丽权臣李仁任无故杀害。
六年前,朝廷在辽东设立铁岭卫,高丽竟敢宣称铁岭卫所在的土地是他们的,甚至派兵侵扰。
这两笔帐,大明朝廷一直记著,只是懒得跟这个弹丸小国计较。
现在,是时候连本带利地討回来了。
朱棣的拳头,在地图上重重一捶,正中高丽都城开京的位置。
北伐,不打了。
他转身,大步走出帅帐,对著帐外亲卫喝道:“去,把高煦和高燧给本王叫来!”
片刻之后,两个身材高大,面容酷似朱棣的年轻將领走进了帅帐。
正是燕王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
“父亲。”
两人单膝跪地行礼。
“起来吧。”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到地图前。
“你们看。”
朱棣指著地图,开门见山:“朝廷的粮草,你们也知道,撑不了多久。这次北伐,名为犁庭扫穴,实则打完一仗就得回来。”
“北元的那些人,过个几年,又会捲土重来。”
朱高煦性情最像朱棣,勇猛好斗,闻言立刻说道:“父亲,有十三叔送来的一百万石粮食,我们足以横扫草原!何必再有顾虑?”
“顾虑?”
朱棣冷笑一声,他看著自己的两个儿子,决定不再隱瞒。
“真正的顾虑,不在草原,在金陵!”
他將钱匀铁索横江,以及朱桂被逼返航的事情。
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朱高煦和朱高燧听得脸色大变。
他们虽然年轻,但久在军中,对政治的敏感远超常人。
他们立刻明白了这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父亲的意思是……”
朱高煦的眼中闪过一丝戾气。
“金陵,是回不去了。北平,也未必能守得住。”
朱棣的语气冰冷如铁:“与其等著別人来削我们的兵权,不如我们自己,去打下一片江山!”
他的手指,从地图上的大寧府,猛地划向了鸭绿江对岸。
“高丽!”
朱高煦和朱高燧顺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先是一愣,隨即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
他们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意图。
“父亲英明!”
朱高煦激动地说道:“高丽富庶,地方又不大,正適合我们立足!而且他们屡次挑衅我大明,我们出兵,师出有名!”
“父亲,儿子愿为先锋!”
朱高煦上前一步,主动请缨:“我们不必大张旗鼓,儿子可带三千精骑,以巡边为名,渡过鸭绿江。”
“高丽人必然会派兵阻拦,只要他们敢动手,就是我们全面开战的理由!”
“届时,父亲再以高丽谋逆,袭我边军为名,率大军跟进,天下无人能说半个不字!”
朱棣讚许地看著自己的儿子,心中十分满意。
高煦虽然鲁莽,但在战场上的嗅觉,却像狼一样敏锐。
“好。”
朱棣点了点头:“就这么办。我给你五千兵马,你和高燧一起去。记住,动静要闹大,但不要恋战,把高丽人的主力给我引出来就行。”
他看著地图上高丽北部的疆域,沉声道:“我们的目標,是在入冬之前,拿下整个高丽北部,收復汉唐故土,將鸭绿江,变成我们的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