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纠结的审稿人(1/2)

当年王院士的课题组,就是被这个问题牢牢地阻挡在了猜想的大门外。

“使用渐进表达式来替代严格解析解吗?”

看到张阳的物理建模后,王院士的神情变得认真起来,隨手拿过纸笔就开始了模型验证。

很快三个小时就过去了,此时王院士手边的草稿纸已经铺满了桌面。

王院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嘆了口气。

这个模型的完整度可谓是无可挑剔,自己根本找不出一丝问题。

现在別说审稿意见了,自己甚至想当面请教一下作者。

不过这並不太符合流程,王院士摇了摇头放弃了这个想法。

看著附件內的实验数据,王院士思考了一下后拿起了桌面上的电话。

“小王,下午的实验取消,我这有个实验需要儘快安排一下。”

相似的剧情在另外一名审稿人那里重复上演著,而华夏甚至世界物理学界此刻还没几个人知道,一场顛覆性的地震就要在理论物理学界发生了。

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张阳对於挑选报名听讲的讲座开始挑剔起来。

如果不是很感兴趣的讲座张阳就不打算报名了。

这下原本充实的日子突然显得空閒了起来。

一晃两周就过去了,张阳终於收到了《物理学报》的回覆邮件。

《稿件录用通知》

尊敬的张阳研究员:

您好!

衷心祝贺您的团队,您投稿至《物理学报》的研究论文《非线性撕裂模的时间演化猜想证明》(稿件编號:aps-2025-0823),经评审与编委会最终审议,已確定予以录用,擬定在2025年第十二期《等离子体物理前沿》专题刊出。

评审意见:该研究“为非线性撕裂模的时间演化规律提供了首个『理论-实验-工程』闭环验证,是我国在磁约束聚变基础理论领域的重要原创成果”,建议本刊优先以专题形式刊出,以突出其学术影响力。

另外本刊诚挚邀请您和您的团队参加即將举办的华夏物理学期刊专场报告会-华夏物理学会2025秋季学术会议,並在最后做压轴报告。

以下为参会流程……

“呼……终於过稿了。”

距离投稿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了,不过这也在张阳的预料內。

毕竟《物理学报》的平均审稿时间是63天,自己这一个多月就出结果了应该已经算是快的了。

但是张阳不知道的是,之所以用了这么久,是因为审稿人的意见一直无法达成统一。

三天前

《物理学报》会议室

总编和两位副总编无奈的对视了一眼,硬著头皮开口道。

“尊敬的教授们,已经过去一周了,应该可以给出个结论了吧?”

总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著五个视频通话框,五名头髮白老者表情各异的陷入了沉默。

按理说审稿的过程是全程双盲的,但是张阳的这篇论文却越审越难以给出结论,导致审稿人越来越多,甚至现在需要开会討论。

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开会了,每次开会都是一场大乱斗。

很快,一名看起来有些文雅的老者开口道。

“理论模型非常精准,绝对是我国在磁约束聚变基础理论领域的重要成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