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云露(1/2)

翁乘三人接到命令就立刻行动,开著警车从市刑警大队到淮江大桥以北的新淮区八大集镇,要贯穿大半个淮珠市。龙湖区在淮珠市的东南方向,特別是市政府所在的龙湖大道那块更是整个市的最南边。而八大集所在的新淮区是前年才划出的新区,地处江北,是整个市排除下属县外的最北侧。

一个15岁的初中生如何在北边失踪,又如何跨越那么远的距离尸体出现在南边呢?其实这和之前的问题一样,最终都要归结於“拋尸市政府前”或者说“拋尸龙湖该段”的必要性是什么?虽然尸体本身不管是从状態来看,还是身份上,都存在让他无法忽视的怪异之处,但眼下他觉得“地理”这一点应该更优先考虑。

他脑海中反覆涌现的这些內容混在一起,让人感觉有些头大。於是在警车驶上淮江大桥时,他短暂地闭目,让脑袋隨著吹进车窗的江风放空,直到目的地,才重新睁开眼睛。三人把车停好,就看到八大集派出所门口有人在等候,一见他们出现,马上就迎了上来。

“你好,我是翁乘。”翁乘走在前面率先掏出了证件,简要说明了一下情况后,就带著后面两人一同走进了辖区派出所內。

派出所將立案信息和找人调查记录都调了出来。原来在前天失踪者李云露的父亲李民报案声称女儿失踪一周后,辖区民警就立刻出警进行初步搜查,在確认未成年一周里突然音讯全无,存在被侵害的可能性后,他们快速立了案。

翁乘三人查看了失踪案的全部信息,首先掌握了失踪者的体貌特徵:一米五三,体格瘦弱,长发至肩膀下三寸左右。

“这可真模糊啊。”市刑警大队的年轻警察小赵嘀咕了一句。

新人警察小刘摇了摇头,接话道:“你看这『父亲李民有家暴史』,这样的爹能说出女儿的身高,就谢天谢地了。別的也指望不了。”

听著旁边两人的低声对话,翁乘到视线已经將失踪案的大体情况摸了个清楚,首先能得出一个结论——李云露的身高髮型与死者相符,至於体格,考虑到尸体经过水泡后已经浮肿,暂时不好说。

”你们联繫过李民了吗?“他收回思绪,忽然问。

失踪者李云露来自单亲家庭。其母於五年前带著其年仅五岁的弟弟不知所踪,其父李民这五年来独自抚养她。李民作为父亲出现过多次暴力殴打女儿的过激行为,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失踪案发生前的一个多月前。当时李云露因李民的踢打导致脾臟外层包膜轻微破裂,併入院治疗。医院虽然报了警,但辖区派出所的民警也只能以口头教育为主,加上当时李民有明显认错行为且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可是谁也没想到就在次月中旬,家暴事件的受害者李云露在一天早上离家去学校的过程中不见了。

但李民並未立刻报警,在女儿失踪五天后,他才去学校问了情况。其实初三二班的班主任刘敏在第二天便打了李民电话,但他当时说的是李云露逃课了,並声称要好好教育她。

刘敏一听,担心这位家长又要家暴学生,便劝了几句。后面虽然她还有担心却也没敢再多说什么。而第五天,李民亲自来了学校。

他似乎是怀疑女儿躲在学校不回家,而刘老师则是被这话嚇了一跳,但之后找遍学校也没找到李云露的身影。刘敏提议报警,可李民却摆了摆手表示先不用。

辖区派出所不理解李民为什么拖到第七天才报警,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以为这死丫头出去鬼混了呢。

而这次发现尸体,虽然市刑警大队联繫了这边的派出所,但派出所並不清楚情况,並没有及时联络李民。所以翁乘听完处理失踪案民警的讲述后,当场拨打了记录里写著的一串手机號,只是无人接听。

“李民多高?”他收起手机,张口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民警大约是没想到市刑警大队的人会问这个,面上愣了一下,才思索著回答道:“应该有一米七吧,反正不算高。”

一米七。翁乘听到这句,联想到了拋尸现场残留的鞋码是四十码,穿这个鞋码的人身高大概率就是这个身高。他沉默了片刻。

当他再次说话时,问了句李云露家怎么那么远。

“是挺远。而且这个时间,去了也没用。”老王摆摆手说。

“什么意思?”市刑警大队的小赵反问。

老王苦笑道:“那个李民应该不在家,去干活了。”

女儿失踪多日,父亲若无其事跑去工地干活……这到底是生活紧张到了少干几天活就过不下去了,还是冷血无情?翁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从记事起就由母亲独自抚养,但他见过同学的父亲,也见过警队里为人父的同事,印象里不管是严父或是慈父,都对子女心怀关爱。

这世上什么人都有。况且对方是一个经常家暴子女的父亲,在这种时候显得冷漠似乎也算合情理。可翁乘的神情还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先去学校。”他已经让新人小刘记下了这些信息的重点,自己也用手机保存了李民的联繫方式。决定先去趟八大集中学,向学校確认学生证和校服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