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拍卖会(完)(1/2)

赵孟頫与管道升并没有去拍卖会, 他们夫妻二人正在花萼相辉楼内观摩吴道子的《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

白天的时候花萼相辉楼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有打扫的工作人员和演出人员可以进来,于是就很清净, 正适合让他们观摩。

“听说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想要申请白天进来观摩画作。”管道升说着。

赵孟頫:“如此神妙之作,既然看到了就绝对不会错过。”

他之前上课时就曾经对几个热爱书画的客人提到过这件事,想来他们也来看过了。他想想楼下载歌载舞上演霓裳羽衣曲, 而这个包厢内却只沉醉于墙上画作的场面, 不免有些好笑。

“想什么呢?”管道升看丈夫脸上泛起促狭的笑容, 忍不住嗔道,她还以为他是惦记着那边的拍卖会, 又打趣,“可是担心你的书画真被人以一元的价格拍去了?”

赵孟頫却哈哈一笑,不以为意:“若真有人独具慧眼,仅以一元便将画作拍去, 那不正说明此画与他有缘?既是缘法, 合该便是他的。千金易得, 知音难求, 岂不快哉!”

这一元起拍的主意,其实正是赵孟頫自己向拍卖行提出的。

拍卖行当初为如何给他们这些毫无名气却技艺超绝的当代书画家定价而烦恼不已, 定高了恐无人问津, 定低了又怕辱没了作品。赵孟頫听闻后,只觉得莞尔,便索性对路晓琪和拍卖行的人说:“何必为此等俗事烦忧?便定为一元罢。”

于他而言, 他早已登临过仕途的顶峰,享受过荣华富贵,也经历过朝代更迭的沧桑,如今重活一世, 权势、浮名、钱财,在他眼中皆如过眼云烟,早已不再放在心上。

他也很好奇,当“赵孟頫”这个名号被隐去,当所有的光环与历史加成都被剥离,仅仅凭借作品本身的气韵、笔法、布局这些最纯粹的技艺层面,是否还能有人能够看到这些书画的价值。

管道升自然明白丈夫的想法。

她继续问:“真的不会因此而烦心吗?”

赵孟頫思考一瞬,点点头:“自然会。若是连我的书画都只值一文钱,那说明书画之道在当今世界已经消亡了,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他可是要存续和推广传统书画文脉的人,这对他来说的确是烦心事。

“不过,”赵孟頫想起最近与来松雪堂求教的一些客人之间的接触,倒是很有信心,“书画之道在此世虽然低迷了不少,却依然还有不少人在默默坚守,”

更有许多年轻的眼睛,带着稚嫩却纯粹的好奇与热忱。

他端起茶杯,目光温润,仿佛透过氤氲的热气看到了那些在松雪堂铺纸磨墨的身影。他们之中有中年企业家,有背着画筒的年轻学生,有普通的上班族。

赵孟頫认为这个世界的很多人,见识广博,心思活络,虽少了些他们那时的沉浸与专一,却也多了几分不拘一格的胆气与开阔。这些人或许一时笔力不逮,但那份对美的感知,对传统中那份静气与风骨的向往,倒是并未断绝。

“你啊……”管道升安静听着,摇头轻笑,语气中满是纵容与理解,“也罢,那咱们便看看这世间,是否真有这样的有缘人。”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不再谈论拍卖会的事,重新将心神沉浸于眼前吴道子那气象万千的笔墨江山之中。

外界的热闹与喧嚣,价格的起落与争夺,似乎都与这间静谧包厢内的他们无关了。

……

而在拍卖会大堂内,随着田思的宣布,“一元”这个价格着实让大家震惊了一下。

直播间的弹幕更是瞬间爆炸:

【一元!我没听错吧?居然能有我也能参与进去的拍卖,不容易啊!】

【虽然我不懂画,但看这全息投影,这山水,这气韵,感觉就不止一块钱啊。】

【这肯定只是个噱头啦,真的一元成交的话给我来一百幅。】

【坐等看最后成交价。】

与此同时,全息投影清晰地展示出那幅山水立轴。

画作墨色淋漓,层次分明,近处怪石嶙峋,古松虬曲,中景烟云缭绕,峰峦隐现,远处则是一派空濛,水天一色。笔法既有宋人的严谨法度,又透露出元人的萧散逸气,尤其是那云气的处理,仿佛真的在纸面上流动一般,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直观地感受到一种宁静深远的意境。

包厢内的周老先生忍不住感叹了一句:“好画!”

而画家老李和他的几个同伴们也都在拍卖大堂里伸长了脖子,只顾沉醉在这画的意境里,倒是对这一块钱的起拍价还没反应。

但在他们的周围,不少竞买人正在交头接耳。

“一元起拍?这拍卖行和卖家倒是挺有想法。”一位戴着眼镜的藏家对同伴低语。

和直播间里不同的是,这些竞买人并没有觉得一元是乱来,反倒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