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怎么刘备老是拿这样的剧本?(2/2)
黄承彦立刻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蒯越深吸一口气,默默点头。
“承彦言之有理,我可能確实应该返回襄阳探望一下景升了。”
“如此甚好。”
黄承彦立刻道:“如果景升真的有要把荆州牧之位让给刘玄德的意思,你一定要竭力劝阻,决不能让刘玄德执掌荆州,甚至不能让刘玄德触碰荆州兵权!”
蒯越连连点头。
“若有可能,我会自己去爭取兵权,绝不让刘玄德得逞!不过我很担心,这些日子以来我不在襄阳,不知道景升接触了什么人,有什么新的想法,可能情况隨时会有变动。
这样吧,承彦,孝平,你们就暂时留在章陵,待我去襄阳探探虚实,如有需要,我会立刻安排人来联繫你们,届时你们再商量该如何处置,或者立刻將消息告知孙將军。”
黄承彦和诸葛均一起点头,应下了蒯越的需求。
蒯越隨后便开始向襄阳方面打报告,要求前去述职、探亲。
另一边,南阳郡治宛城之內,刚刚寻访完城外老农们的刘备从风尘僕僕赶来的伊籍手里接过了刘表的书信,看完之后,他满脸的惊疑不定。
“机伯,景升兄真的病了吗?”
伊籍一边用布巾擦脸,一边点头。
“是啊,使君的病来的很急,医者说是怒极攻心,以至於旧疾復发,其实这几年来,使君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多次患病。”
刘备听后,紧锁眉头,又盯著书信看了一会儿,而后收起了这封信。
“机伯,你可知景升兄叫我前去襄阳为的是什么?真的是景升兄自己的意思吗?”
“玄德公,你且放心。”
伊籍缓缓道:“此番使君唤你去襄阳,確是使君自己的意思,蔡德珪因为此前的大败已经去职在家思过,已经无法影响使君的决断,前几日,使君召见我等群僚商议应对孙仲谋的事情,询问我等能否请玄德公来襄阳协助防务,在下与几名同僚都认为可以,於是使君决定请您去襄阳协助防务。”
刘备闻言,心下稍安,但还是有些疑惑。
“景升兄麾下有诸多能征善战的將军,又怎么会突然想到我呢?”
伊籍摇了摇头。
“具体为什么我等也不知道,不过之前蔡瑁领兵去江夏的时候,本身就带了不少有名的將领,却一败涂地,使君可能由此感到荆襄大將不足,由此想到了您。
玄德公,眼下孙仲谋陈兵柴桑、江夏,大有顺势进取襄阳的跡象,而荆襄大军损失惨重,士气衰落,极难抗衡,时局危险,还请玄德公出手相助,保我主荆襄基业!”
刘备想了想,开口道:“我当然愿意相助景升兄,但是宛城防务也很重要,我为景升兄监视许昌,如果我去了襄阳,宛城怎么办?好不容易夺回,难道要轻易放弃吗?”
“具体的情况,使君也没有说明,还请玄德公自行与使君商议。”
伊籍忙道:“眼下曹孟德主力在河北,荆襄之地並没有太多的兵马,威胁並不大,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孙仲谋,孙仲谋才是大敌,使君或许也是如此看待的。”
刘备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请伊籍稍微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他做一番准备,然后就和伊籍一起南下襄阳。
伊籍休息吃东西的时候,刘备找来了徐庶,就此事与他商议了一番。
徐庶自从一年多以前投效刘备之后,就受到了刘备的重视和信赖,两人经常协商很多事情,关於训练军队、增强军备、行政事务等等,徐庶都给了刘备很大的帮助。
可惜刘备能控制的地方比较有限,整个南阳郡也没有被刘表完全交给刘备管理,徐庶的才能无法得到更好的发挥,刘备一直对此心存愧疚。
不过徐庶对此倒是没什么太多的想法,他似乎为自己能找到一个符合心意的主君感到十分高兴,尽其所能的帮助刘备,並且也在不断的寻找机会,试图找到为刘备扩大势力范围的契机。
於是,当得知刘表召唤刘备去襄阳的事情之后,徐庶敏锐的意识到,机会可能来了。
“明公应当前去,千万不要迟疑,这可能是明公提领一郡乃至於提领荆州的好机遇!”
徐庶一言既出,顿时把刘备嚇了一跳。
“元直此言何意?我並没有这样的想法!”
徐庶呵呵一笑。
“明公有没有不要紧,关键是刘景升有没有,当初明公进驻新野,就是因为刘景升担忧明公威胁他的地位,这种事情不需要说出来,但是人尽皆知,而现如今,他却主动把明公喊回襄阳。
刘景升为人没有太大的雄才,却外宽內忌,虽不至於嫉贤妒能,却也容易招惹詬病,庶以为,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刘景升断然不会主动请明公南下襄阳协助防务。
当初是他把明公从襄阳驱赶到出来,现在却又要明公返回去帮助他,他自己心中应该也有所考量,此番如果能顺利渡过危机,他必然要重重酬谢明公,至少,要让明公担任一郡太守。
至於他会不会效仿陶恭祖之事,將荆州託付给明公,那就要看他自己的病况如何,以及襄阳那边对明公的期待如何,要是明公还能取得战功,提升名望,可能性会更大,届时,岂不是明公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