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政务厅里跑执照,漕瀆边共守摊位(2/2)

有个带孩子的妈妈凑过来,孩子指著胸针上的渔翁:“妈妈,这个爷爷在钓鱼!”

周明蹲下来,跟孩子平视:“这是湖州的老手艺,叫苏绣,你看这渔翁的蓑衣,是用特別细的金线绣的,要一针一针慢慢绣,就像搭积木一样,得有耐心才能做好。”孩子听得入神,妈妈笑著买了一枚,还加了林砚的微信,说“以后出新品要通知我”。

林砚站在摊位后,看著周明跟顾客交流,突然发现她的衝锋衣袖口——左边袖口磨破了,灰色的內衬露出来,毛边被风吹得轻轻晃,像是已经磨了很久,却没来得及补。

他想起周明平时总穿这件衝锋衣,出警、查案、帮他跑手续,从来没见她换过別的外套,心里突然有点发暖,悄悄掏出手机,点开购物软体,搜“黑色衝锋衣”,把周明衝锋衣的款式记在心里。

“小林,帮我拿个书籤!”周明回头喊,手里举著两张百元钞,“这位先生要一套胸针加书籤,还说要多买两个送朋友。”

林砚赶紧递过书籤,看著周明熟练地打包——她把文创放进青黛色的包装纸里,还学著苏桂兰的样子,用金线系了个小蝴蝶结,动作虽然有点生涩,却很认真。

“周队,你怎么还会打包啊?”夏晓雨凑过来,语气惊讶。

周明笑了笑,指尖蹭过包装纸上的染谱纹样:“之前查文物走私案,跟博物馆的老师学过包装文物,差不多一个道理,都要仔细点。”她顿了顿,又拿起一枚胸针,“你们这文创做得好,有老手艺的魂,比泽家那些仿品强多了。”

苏桂兰也笑著说:“周警官要是不忙,以后常来,我教你绣简单的图案,不难。”

周明点头:“好啊,等这个案子结了,我就来学。”

夜色渐深,漕瀆上的灯笼倒映在水里,像一串流动的星星。

周明帮著收摊时,主动把重的摺叠桌扛起来,衝锋衣的下摆扫过青石板,磨破的袖口偶尔蹭到林砚的胳膊,带著点粗糙的质感。

“今天卖了12个胸针、8个书籤,赚了1384块!”夏晓雨数著钱,语气兴奋,“比昨天在衣裳街好多了,多亏了周队帮忙!”

周明把桌子放进小推车,擦了擦额头的汗:“主要是你们的文创好,我就是搭把手。补贴的事我会盯著,批下来第一时间告诉你。”

林砚推著小推车,送周明到巷口的警车旁。周明拉开车门时,林砚突然说:“周队,你……你衝锋衣的袖口,要不要我帮你补补?我会点针线活,之前修復古籍时学过。”

周明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磨破的袖口,笑了:“不用麻烦,我自己缝缝就行。你赶紧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警车发动时,林砚站在巷口,看著车尾灯消失在小西街的尽头。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购物车里还存著那件黑色衝锋衣,尺寸是他悄悄根据周明的身高估的——他想等下次补贴到了,就买下来送给她,不用她说谢谢,只要她不用再穿磨破袖口的衝锋衣就行。

漕瀆边的灯笼还亮著,风吹过染谱的纸页,发出轻微的响声,像是太奶奶在轻声说“谢谢”。林砚知道,有周明这样的朋友帮忙,有苏桂兰和夏晓雨一起努力,他们的文创,一定能在湖州的老街上,扎下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