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广场修旧忆,苏绣帕显泽家痕(2/2)

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夏晓雨赶紧把手机镜头对准手帕,林砚拿著手帕对著光,指给大家看:“大家看这荷瓣,用的是苏氏『套针』,要先绣底层淡粉,再叠中层浅紫,最后用极细的白丝勾边,每层针脚都要藏在前一层下面,这样瓣才会有立体感——现在的机器绣根本做不到,机器的针脚间距一模一样,没有这种『手工呼吸感』。”

他又翻到“泽记”印的位置,用手机放大:“再看这个印,是民国泽家的標记,当年泽家靠强买苏绣走私发家,这手帕应该是没被抢走的漏网之鱼。你们看染料,茎的绿色是黄檗和槐煮的,煮的时候要加石灰水固色,所以几十年了都没褪成灰绿,这就是古法染的厉害。”

夏晓雨在旁边补充:“我们之前做的苏绣文创,用的就是这种古法染和针法,泽家现在还在仿苏氏绣品,可他们的金线是机器纺的,染料有化学味,一对比就知道真假!”

林砚把老奶奶的回忆、手帕的工艺细节、“泽记”印的来歷,连同一手拿著手帕、一手比划针法的画面,拍成一条两分钟的视频,用夏晓雨的帐號发了出去,標题写著“湖笔广场遇民国苏氏手帕,边角藏著泽家走私印记!#湖州非遗#文物唤醒”。

发完视频,林砚把手帕还给老奶奶,还帮她用软纸包好:“您这手帕很珍贵,要好好藏著,別受潮。”老奶奶接过手帕,攥得紧紧的:“我知道了,原来这帕子还有这么大的来头,以后我要讲给我孙女听,让她知道湖州有这么好的老手艺。”

下午三点,林砚正帮一位大爷修完1968年的奖状,夏晓雨突然尖叫起来:“林砚哥!视频播放量破万了!评论都炸了!”

林砚赶紧凑过去看——手机屏幕上,播放量跳到了12863,评论区里,有人说“原来苏绣这么讲究,涨知识了”,有人问“泽家还在走私吗?要举报”,还有湖州本地网友说“我家也有老苏绣,能不能帮忙看看”。最让林砚心头一暖的是条热评:“看林砚哥讲针法的样子,就知道是真懂非遗,不是蹭热度,支持!”

“涨粉了!涨了一千多粉!”夏晓雨的马尾晃得更欢,手指飞快地回复评论,“好多人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摆摊,还有人想预约修老物件!”

林砚看著手机里的播放量,又低头看了看桌上的修復工具——竹镊子上还沾著点米浆,米浆碟里的水已经凉了,可他的手心却暖暖的。他摸出口袋里的银质绣针,针尾的“苏”字在阳光下泛著光,好像在跟他说:看,只要把真手艺亮出来,总有人会看见。

夕阳西下时,他们收摊回家,夏晓雨一路都在说下次要多带点工具,林砚却在想——下次拍视频,要把“套针”“施针”的步骤拍得更细,让更多人知道,苏绣不是简单的“绣”,是一针一线藏著的千年功夫,是泽家再怎么仿,也偷不走的真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