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帮村里购粮(2/2)
休息日是最忙的。天不亮,张昊就背著弓箭、扛著猎枪(是托村里猎户弄的土枪)往郊区的山里赶。城里的野味早就被打光了,得走十几里地,才能到有野物的地方。
深秋的山里冷得很,草上结著白霜,踩上去咯吱响。张昊缩著脖子,顺著兽跡往前走,眼睛像鹰隼似的扫视著四周。运气好的时候,能套住几只野兔,或者打只野鸡;运气差了,在山里转一天,连只鸟都碰不到,还得啃干硬的窝窝头。
有次他追踪一只狍子,在林子里绕了大半天才追上,开枪时却惊了一群野猪,差点被拱到,最后滚下土坡,胳膊擦破了一大块皮,血流了半袖,也没顾上疼,只可惜了那只快到手的狍子。
打到的猎物,他会当场处理乾净,皮毛留下来,黑市上皮毛值钱,能换不少粮食。肉呢,一小部分当场跟附近的村民换粮食,他们乐意用粗粮换新鲜肉;剩下的,他就趁著没人,悄悄收进空间里。空间里存了不少燻肉和腊鸡,都是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留的,他们太久没沾过荤腥了。
“小伙子,又来换粮啊?”山脚下的王家庄,李婶正蹲在门口晒红薯干,见了张昊就笑,“今天这野猪肉真新鲜,我用十斤红薯干换你二斤,咋样?”
“婶子说啥价就啥价。”张昊麻利地割下肉,用荷叶包好,“家里孩子要是想吃肉了,就去山里喊我,我给你留著。”
李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这小伙子,实在!”
一来二去,附近几个村的人都认识了张昊,知道他用肉换粮,也不坑人,都乐意跟他换。有时他没打到猎物,村民们还会塞给他几个红薯,让他路上吃。
日子就在这样的奔波中一天天过去。张昊的脸晒黑了,手上添了不少新伤,旧伤还没好利索,又添了新的划痕。但他心里的火一直没灭,每次看到空间里的粮食越来越多,就觉得浑身是劲。
这天晚上,张昊清点完物资,发现空间里的粮食够装小半车了,玉米面、小米、红薯干堆成了小山,还有十几只熏野兔和二十多只腊鸡,甚至还有几匹布和一些常用药。
“差不多了。”他拍了拍手上的灰,眼里闪著光,“该回村了。”
他找出纸笔,给厂里写了封请假条,说家里有急事,得回去一趟。然后又去黑市换了些盐和红,这都是村里缺的。最后检查了一遍猎枪和弓箭,明天一早,就往村里赶。
躺在床上,张昊翻来覆去睡不著。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村里的景象:爷爷坐在门槛上抽旱菸,娘在灶房忙碌,春桃抱著孩子在院里晒太阳,夏荷和秋菊坐在炕沿上做针线活,乡亲们围著他拉家常……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欞照进来,落在地上,像铺了层霜。张昊坐起身,望著柴房的方向,心里默念:等著我,我这就带著粮食回来了。
天一亮,张昊就雇了辆马车,用油布盖好,把空间里的物资悄悄转移到马车上。他找了个藉口,说这些是托朋友弄的,让车夫別多问。车夫见他出手大方,也乐得闭嘴,挥著鞭子,马车軲轆軲轆地往村外驶去。
车轮碾过清晨的街道,发出规律的声响。张昊坐在车辕上,看著越来越远的四合院,心里没有不舍,只有期待。他知道,前面等著他的,是亲人的笑脸,是乡亲们的期盼,是比城里的喧囂更暖的人间烟火。
这一路,他走得踏实而坚定。车后座的粮石沉甸甸的,压得车板微微下沉,却压不住他心里的轻快。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像春桃递过来的那杯温水,熨帖著他所有的疲惫。
回家的路,总是让人欢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