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夏至热,荷风凉,蝉鸣高树瓜果香(1/2)
第183章 夏至热,荷风凉,蝉鸣高树瓜果香
天刚蒙蒙亮,东边的天际就被烧得通红,像是泼了桶滚烫的胭脂。村西头的池塘里,荷叶上的露水还没干透,被风一吹滚来滚去,忽然“啪嗒”一声掉进水里,惊得躲在叶下的青蛙“呱呱”跳开,溅起的水打湿了旁边含苞的荷。
建业光著膀子在玉米地里薅草,脊樑上的汗珠顺著肌肉的纹路往下淌,砸在乾裂的土地上,瞬间就没了影。玉米苗已经长到齐腰高,宽大的叶子边缘带著锯齿,划过胳膊留下道红痕。“这草比苗长得疯,不薅乾净,养分都被抢去了。”他直起腰捶了捶后背,远处传来傻柱的吆喝声,提著个瓦罐往这边走。
“苏晚让我给你送点酸梅汤。”傻柱把瓦罐往田埂上一放,揭开盖子,酸溜溜的凉气混著冰的甜扑面而来。建业灌了大半碗,抹了把嘴笑:“还是你嫂子细心,知道我就爱这口酸的。”傻柱蹲在旁边看玉米苗,“这苗长得精神,就是叶子上生了些蚜虫,得赶紧找些烟梗泡水喷一喷,不然要遭灾。”
苏晚和晓梅在院里的葡萄架下做酱菜。竹匾里摊著刚收的黄瓜,切成长条撒上盐,正等著出水。晓梅把晒好的芥菜切成丝,拌上辣椒麵和椒,装进罈子里压实:“去年的豆瓣酱吃完了,今年得多做两坛,冬天燉肉炒菜都用得上。”苏晚往罈子里淋了些白酒:“张奶奶说,淋点酒不容易坏,还带点酒香。”
张奶奶坐在竹椅上纳鞋底,线绳在粗布上穿梭,留下密密麻麻的针脚。念秋趴在她腿上,手里拿著片荷叶当扇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扇著,忽然指著院角喊:“太奶奶,黄瓜架上有小黄瓜!”张奶奶顺著她指的方向看,果然有根手指长的嫩黄瓜,顶著小黄开得正艷,“等长到一拃长,就摘下来给你蘸酱吃。”
许朗在河边编竹篮,青竹条在他手里转得飞快,不多时就编出个带提梁的小篮子。小远蹲在旁边看,手里拿著根竹条跟著比划,却把竹条折得七扭八歪。“编篮子得顺著竹条的纹路,急不得。”许朗手把手教他,“等编好了,给你装摘来的野果子。”小虎从河滩跑过来,手里举著个莲蓬:“我在池塘摘的,里面有莲子!”
晌午的日头毒得像要把人烤化,院墙上的牵牛晒得蔫了头,只有葡萄架下还透著点阴凉。苏晚把刚蒸好的凉麵端上桌,芝麻酱拌著黄瓜丝,上面臥著个溏心蛋,筷子一戳,蛋黄就流进面里,香得人直咽口水。建业扒拉著麵条,忽然说:“后儿去镇上赶集,给张奶奶买把新蒲扇,她那把都破了洞。”
傻柱啃著面往灶房瞅,“我昨儿醃的蒜该能吃了,配著凉麵正好。”他起身去翻罈子,捞出几瓣紫皮蒜,晶莹剔透的,咬一口酸甜脆爽。晓梅给念秋餵麵条,小傢伙不爱吃蒜,却盯著傻柱手里的蒜直咂嘴,引得眾人都笑。
下午,日头稍微斜了点,苏晚带著晓梅去摘桑叶。桑树林里比外面凉快些,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叫得欢,像是在说这天气有多热。苏晚踮著脚够高处的桑叶,忽然发现树杈上掛著个马蜂窝,赶紧拉著晓梅往后退:“小心点,別惊动了马蜂,去年二柱就被蜇了个大包。”
晓梅指著不远处的野蔷薇:“那丛开得正好,摘点回去插在瓶里,屋里也好看。”两人摘了把粉白的蔷薇,又采了满满一筐桑叶,往回走时看见小虎和小远在桑树下挖知了猴,铁铲在土里刨出个小洞,正盯著里面看。“別挖了,该回家了。”苏晚喊他们,小虎举著个刚抓住的知了猴喊:“嫂子你看,这个能炸著吃!”
张奶奶把新采的桑叶铺在竹匾里,蚕宝宝已经长得又白又胖,趴在桑叶上“沙沙”地啃,不一会儿就啃出个大窟窿。“这蚕再过两天就该上山了,得赶紧把麦秸垛搭好。”她给念秋讲蚕结茧的事,“蚕宝宝吐丝的时候最辛苦,三天三夜不合眼,吐出的丝能绕著院子转三圈呢。”
傍晚,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了金红色,池塘里的荷不知何时全开了,粉嘟嘟的瓣顶著落日的光,像盏盏小灯笼。建业和许朗扛著锄头回来,路过池塘时摘了朵最大的荷,许朗把递给晓梅:“插在你那只青瓷瓶里,正合適。”晓梅红著脸接过来,瓣上的水珠滴在手上,凉丝丝的。
傻柱在灶房炸知了猴,油锅里“滋啦”响,金黄的知了猴捞出锅,撒上点盐,香得念秋直拍桌子。苏晚端上刚炒的丝瓜,翠绿的丝瓜带著清甜味,是从菜畦里刚摘的。“今儿的丝瓜嫩,炒著吃正好,再过两天就得做丝瓜汤了。”苏晚给张奶奶夹了一筷子,张奶奶嚼著说:“还是新摘的菜鲜,比放了两天的好吃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