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归途与征途(2/2)

张总工抬起头,推了推眼镜,难得地主动开口,语气带著一丝复杂:“路白同志,辛苦了。轧钢厂的事…不容易。”他顿了顿,补充道,“钱教授回来做了报告,反响很大。”

陈干部则依旧是那副圆滑的笑脸,但眼神深处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探究和谨慎:“路白同志!欢迎归队!你可是咱们班的功臣啊!来来来,快说说厂里的情况!”他热情地帮路白放下行李。

路白简单地回应著,敏锐地察觉到宿舍里微妙的氛围变化。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被贴上“土法”標籤的边缘学员,他带著一场艰苦卓绝的胜利归来,身上有著无法忽视的重量。

刚安顿下来,宿舍门就被敲响了。是孙处长。

孙处长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时更加疲惫,眼神也更加复杂。他没有进宿舍,只是站在门口,目光在路白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在审视这个脱胎换骨归来的年轻人。

“路白同志,回来了就好。”孙处长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进修班的课程进度不能耽误。你的思想匯报、学习心得,儘快补交。另外…”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严肃,“关於轧钢厂『防护膏』项目,部里很重视。但这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產物,不能代表工业发展的方向。你的精力,还是要放在系统学习现代化工业管理和先进技术上。要开阔视野,提高站位,不要被基层的『经验』束缚了思想。”

孙处长的话,像一盆提前泼下的冷水,精准地浇在路白心头刚刚燃起的希望上。这提醒他,工业大学的水,依旧很深。他带回来的成果,在某些人眼中,或许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非值得推广的“正道”。

“孙处长,我明白。”路白平静地回答,目光不避不让,“我会抓紧补课。但轧钢厂的实践告诉我,立足实际、自力更生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先进技术要学,但根,要扎在泥土里。”

孙处长深深看了路白一眼,没再多说,只是点了点头:“抓紧时间。”便转身离开了。

路白关上门,靠在门板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旅途的疲惫和孙处长带来的无形压力,让他感到一阵眩晕。他走到书桌前坐下,拿出秦淮茹给的那个小布包,轻轻打开。深褐色的“防护膏”样品散发著沉鬱而熟悉的气息,仿佛带著轧钢厂炉火的温度。

他拿起一块膏体,在指尖捻了捻,感受著那份均匀细腻的质地和坚韧的粘附感。这不是冰冷的理论,这是汗水、智慧、绝望和希望共同淬链出的结晶。它提醒著他来处,也赋予他力量。

就在这时,一张摺叠的纸条从布包里滑落出来。是秦淮茹清秀的字跡,只有短短几行:

>**“路厂长:**

>**工业大学天高,风大。**

>**膏子护外,心要定。**

>**根在土里,星火在。**

>**秦”**

路白看著这短短几行字,心中翻涌的情绪渐渐沉淀下来。他仿佛又看到了秦淮茹那双平静而坚定的眼睛。是的,工业大学风大,前路艰险。但他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学徒工。他经歷过生死考验,淬链过信念之火。他的根,已深深扎在轧钢厂那片浸透著血汗的土地里。他带走的,不仅是一枚奖章和一纸学员证,更是那束在绝境中淬链成钢、永不熄灭的星火!

他將纸条小心折好,连同那块“防护膏”一起,珍重地收起。摊开书本,路白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沉静。

归途已至,征途方启。在这片藏龙臥虎的天地里,属於“路白”的道路,才刚刚铺开。他要用从泥土里带来的智慧和信念,在这看似先进的殿堂里,发出属於自己的、不可忽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