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燎原的星图(1/2)

粗轧工段那场惊心动魄的“淬火”之战,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在轧钢厂的歷史上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失控的危机被新系统力挽狂澜,不仅彻底堵住了刘副厂长等保守派的嘴,更以一种极其震撼的方式,向全厂宣告了技术革新的力量与必然性。

路白在危机中的果断指挥,秦淮茹在千钧一髮之际展现的冷静与技术素养,王守仁、傻柱团队的紧密协作,以及那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铁疙瘩”——顺序控制器与固態继电器系统,都成为了厂里口口相传的传奇。

阻力瞬间土崩瓦解。刘副厂长称病在家,再未对革新项目置喙半句。粗轧工段改造项目,从原本的“分步谨慎推进”,被部里和厂党委直接提升为“重点保障工程”,要求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完成全系统改造!

整个技术革新科,乃至整个轧钢厂,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澎湃的动力。粗轧工段里,热火朝天。王守仁和秦淮茹带领的团队,如同开闸的洪流,以惊人的效率推进著改造。有了外围逻辑的成功替代和危机实战的检验,核心的轧辊压下、速度调节等复杂逻辑的“移植”和“驯化”过程,虽然依旧充满挑战,但团队信心十足,攻坚克难。

“老孙!让你们的人再仔细点!信號线屏蔽层接地必须百分百可靠!这可是轧机动作的核心指令!”王守仁虽然嗓子还是哑的,但指挥起来中气十足,白的头髮在寒风中飞扬,仿佛焕发了第二春。

“放心吧王工!咱拿脑袋担保!”老孙拍著胸脯,指挥著工人们像呵护精密仪器一样安装著新线路和新固態模块。他看向那台日益取代庞大继电器柜的新控制系统的眼神,充满了近乎虔诚的信任。

秦淮茹成了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设计师。她不仅要完成剩余复杂逻辑的流程图转化和顺序控制器编程,还要优化整体架构,提升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她常常伏案工作到深夜,实验室的灯光成了轧钢厂冬夜最亮的星。路白总会“恰好”出现,送上一杯热水,或是在她陷入逻辑迷宫时,用他开阔的视野点明方向。两人在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共同梳理著钢铁巨兽的“神经脉络”。

**就在粗轧改造如火如荼之际,一封来自冶金工业部的加急公函,送到了路白的办公桌上。**

路白展开信函,目光扫过,眉头先是微蹙,隨即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光芒。他將公函递给闻讯赶来的王守仁和秦淮茹。

“部里的技术推广任务?”王守仁推了推眼镜,有些惊讶,“指定我们厂…去支援兄弟单位?”

公函內容清晰:鑑於北京轧钢厂在“电阻加热炉晶闸管(可控硅)自动控温技术”及“继电器系统固態化、顺序化改造”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突破性进展,部里决定將此两项技术列为重点推广项目。要求北京轧钢厂立即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成立“技术推广工作组”,由路白同志亲自带队,前往几家具有代表性的、设备老旧问题突出的兄弟钢厂(如包钢、武钢的部分分厂),进行技术指导与推广示范。目標是儘快形成可复製的经验,提升全行业基础工艺装备水平。

“推广…去別的厂?”秦淮茹也有些意外,但隨即,一种更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他们的探索和成功,不再仅仅属於轧钢厂,而是被赋予了更重的分量和更广阔的舞台。

“好事!天大的好事!”王守仁反应过来,激动地拍了下大腿,“这说明部里肯定了我们的路子!我们的心血,能帮到更多像我们一样在『老爷机』里挣扎的兄弟厂了!”

路白点点头,走到窗前,看著窗外飘落的细雪,覆盖在车间巨大的屋顶上。他的目光深邃:“是好事,更是重任。我们的方案,是在轧钢厂特定的设备、人员和环境下摸索出来的。直接搬到兄弟厂,未必能水土相符。”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而充满思虑:“推广,不是简单的复製粘贴。我们需要提炼出核心的、普適的技术要点和改造方法,更要形成一套应对不同厂情、不同设备状况的『柔性』实施方案。这比我们自己改造,要求更高!”

他看向秦淮茹和王守仁:“王工,您是电气系统的活字典,经验丰富。秦科长,您全程参与了系统设计和逻辑梳理,对技术內核理解最深。这次推广工作组,你们俩是核心骨干!我们要把这两块『硬骨头』啃下来的经验,变成能让別人也能啃得动的『工具包』!”

秦淮茹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內心却燃烧著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她用力点头:“路厂长,我明白。我会把所有的逻辑图、参数设计、调试要点、故障预案,都系统地整理出来,形成標准化的技术文档和培训教材。”

“对!”王守仁接口道,“特別是抗干扰措施、接地规范、安全连锁这些保命的东西,必须形成『铁律』!还有操作工的培训,不能光教怎么用,还得让他们懂点基本原理,知道出了问题大概方向在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