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风潜紫宸(2/2)
“沈青梧查出的那两个眼线,殿下为何不直接处置?”陈玄礼突然问,这是他一直想不通的地方。
“处置了,就等於撕破脸了。”华黔云道,“留著,既能让太平公主知道『我已察觉』,又能让她心存侥倖——『他没处置,是还不敢动我』。这种互相试探的平衡,才是最磨人的。”
就像此刻,太平公主知道李隆基在查她安插的人,却装作不知;李隆基知道太平公主在羽林卫动手脚,却还去犒劳將士;他们在紫宸殿上会为了政务爭论,却还会在陛下跟前假意寒暄;太平公主会给东宫送些“慰问品”,李隆基也会给太平公主府回赠些“稀罕物”,只是那些物件里,都藏著看不见的刺。
“对了,韦播最近在羽林卫搞了个『夜巡演练』,说是『防备宵小』,巡防路线恰好绕著东宫走三圈。”赵九又想起一事,“沈大人让人查了,演练的时辰,正好是殿下每日在崇文馆读书的时间。”
“她这是在说,『我能隨时摸到你的窗根下』。”陈玄礼的语气冷了几分,“太平公主当真是……”
“当真是越来越急了。”华黔云接过话,指尖在“夜巡演练”四个字上重重一点,“她越急,越说明殿下的根基在稳,她想在殿下彻底站稳前,把他按住。”
正说著,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东宫的那个少年侍卫又跑了进来,这次手里捧著个锦盒:“二位大人,殿下让小的送来这个,说是……说是让华统领『补补身子』。”
华黔云打开锦盒,里面是些上好的人参和当归,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是李隆基的笔跡,只有八个字:“风紧,备伞,勿急。”
“风紧,备伞,勿急……”华黔云默念著,突然笑了。这八个字,道尽了眼下的处境——风確实紧了,却还没到暴雨倾盆的地步,所以要“备伞”,却不必“急著躲”,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
他合上锦盒,对赵九道:“让人把沈青梧查出来的那两个眼线的卷宗,悄悄送到御史台,別说是东宫的意思。”
赵九一愣:“送到御史台?”
“嗯。”华黔云点头,“御史台的刘大人,是个出了名的『倔驴』,最恨官员结党营私。让他去查,既处置了人,又与东宫无关,太平公主纵有不满,也挑不出错处。”
这便是李隆基的“勿急”——不直接与太平公主对撞,却用更迂迴的方式,一点点清除障碍。
陈玄礼看著他,眼中闪过一丝瞭然:“既不得罪陛下,又敲打了太平公主,还让御史台卖了东宫一个人情,一举三得。”
华黔云笑了笑,將锦盒收好。窗外的秋菊被风一吹,瓣上的水珠终於坠了下来,落在泥土里,悄无声息,却润透了根。
这场爭斗,就像这初秋的风,看似还带著夏末的暖,实则寒意已一点点渗进来,只是谁都没说破,还在借著那点暖意,维持著最后的体面。
但体面这东西,往往是绷得越紧,碎得越烈。华黔云知道,那张“勿急”的纸条背后,藏著的是李隆基早已磨利的刀,只等一个合適的时机,出鞘。
风,还在吹。但该备的伞,已经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