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继续北上(1/2)

杨將军对特种大队的高度讚扬,让吕俊生和队员们心中暖流涌动,但吕俊生依旧保持著军人特有的沉稳与谦逊。

他再次敬礼,声音洪亮:“將军过誉了,这是属於全体抗联將士浴血奋战!

我部只是尽了本分,做了该做的事。

真正的硬仗,还是靠主力部队的同志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远方隱约可见的山峦轮廓,问出了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將军,鬼子残部溃不成军,正是扩大战果的良机。我们是否立刻组织追击,爭取再吃掉他一部?”

杨將军摇了摇头,抬手示意吕俊生看向东边天际。

那里,夜色正在缓缓褪去,一丝鱼肚白悄然浮现。

他语气冷静:

“不追了,天快亮了,鬼子飞机厉害,咱们不能拿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去硬拼。

况且,竹內联队主力虽败,但困兽犹斗,缩回樺甸、抚松等据点,凭藉城防工事,我们强攻代价太大。”

他环视身边几位核心指挥员,最终目光落在吕俊生脸上,斩钉截铁地说:“见好就收,

传令下去,各部立即打扫战场,收缴一切可用物资,尤其是武器弹药、药品!

正午之前,必须完成撤离准备,全军向北方转移!”

“是!坚决执行命令!”吕俊生和其他指挥员齐声应道。

命令迅速传达,鸡冠岭上下的抗联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高效地打扫战场。

虽然激战后的疲惫写在每个人脸上,但胜利的喜悦和明確的下一步行动指示,让大家干劲十足。

在鸡冠岭主峰下一处相对隱蔽的天然岩洞里,抗联第一路军核心决策层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

杨將军首先开口,声音沉稳:“同志们,鸡冠岭一仗,我们打掉了鬼子的囂张气焰,缴获颇丰,但也彻底暴露了实力和位置。

鬼子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围剿必然接踵而至。眼下最紧要的,是確定我军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魏拯民推了推眼镜,接口道:“將军说得对。我们现在有几个选择:

一是向西,尝试跳回辽吉边区老游击区;

二是向南,但那是鬼子重兵云集的方向;

三是向东,靠近苏境,但眼下国际形势复杂;

四是向北,与活动在寧安、绥寧地区的第三路军靠拢。”

陈翰章指著地图上的寧安方向,语气坚决:“我主张北上!向西、向南都是鬼子重点布防区域,我们刚打完恶仗,需要休整,不宜再钻入口袋。向东不確定性太大。

唯有向北,与周保中、李照临同志领导的第三路军会师,方能整合力量,打破鬼子分割包围我们的企图,在更广阔的天地打开新局面!”

杨將军的目光扫过眾人,最后落在吕俊生身上:“吕队长,你的特种大队是全军耳目,对敌情和地形有更直观的了解,说说你的看法。”

吕俊生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从当前位置到寧安的路线:“將军,我建议採取这条路线:从我们当前濛江县境內的位置出发,首先向东北方向,利用夜色掩护,快速穿越龙岗山脉的原始森林,这是一道天然屏障;

然后,选择水浅流缓的河段,秘密渡过辉发河的上游支流,进入人烟稀少的樺甸东部密林区;

接著,部队不停留,继续向北,紧贴著敦化县的南部山区边缘穿插,利用那里的复杂山形规避鬼子主要据点;

最后,主力需克服最大的一道自然障碍——穿越陡峭的牡丹岭等连绵山脉,只要成功越过,就能进入第三路军活跃的寧安境內,最终抵达镜泊湖山区或老爷岭山区与他们会师。”

他稍作停顿,详细分析了此路线的优劣:“这条路线的主要特点是全程依託长白山脉的余脉,最大限度地利用山险林密的条件进行隱蔽,能有效避开樺甸、敦化、牡丹江这些日军重兵驻守的城镇和交通干线。

但挑战也同样巨大:路途遥远,地形复杂,需要多次强行军,並可能遭遇小股日偽军的巡逻队的封锁。补给將会非常困难。”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建议,由我特种大队先行出发,负责侦察路线、摸清敌情、寻找安全渡河点和宿营地,並设法与第三路军取得联繫。”

杨將军听完,重重一拳砸在地图上寧安的位置,眼中闪烁著决断的光芒:“好!综合大家意见,战略方向就定下来了——北上寧安,会师第三路军!”

他隨即开始部署具体行动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