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魔帝(2/2)

“地尼的確天赋无双,彼岸剑诀几乎已触及天人之境的门槛,只可惜命数未济,终究未能踏出最后一步。”

“她自己已是难得,可她那徒弟是怎么想的?为了所谓清誉,竟把剑诀中最精妙的部分尽数刪去,还改头换面叫什么『慈航剑典』!”

“一点不假。

如今看来,四大奇书之中,《战神图录》毫无爭议排第一,《长生诀》居次,《天魔策》位列第三,至於这慈航剑典……说是垫底都不为过,甚至根本不该列入其中——毕竟现在的版本,连天人之境的边都摸不到。”

“別提了,我猜此刻梵清慧怕是躲在包厢里心如刀割。

那慈航剑典如何能与『道心种魔大法』相提並论?別说圆满天人,就连半步都难登。

反观修炼道心种魔者,除了谢姚本人,邪帝向雨田已然突破,就连魔师庞斑也极可能窥见天机。”

“这么一比,大隋佛门確实远逊於魔门。

前几日綰綰一人独压佛门群僧,莫非她真掌握了道心种魔的奥义?”

“如今魔门势起,谢姚功不可没。

可惜这位百代强者,数百年前竟莫名陨落。”

“谢姚可是活了数百年的老天人,连他都无法逃脱那一劫,当年究竟发生了何等变故?”

……

当苏尘將“道心种魔大法”与“慈航剑典”的渊源彻底剖开,两大宗派的根基也被掀了个底朝天。

魔门自不必说,先前因邪帝向雨田的存在曝光,声势已然大涨;如今更因魔帝谢姚重现江湖,威望达到顶峰,尤其在慈航静斋的对照之下,高下立判。

谁又能想到,慈航静斋的祖师地尼,原是谢姚昔日恋人?

她的崛起,离不开谢姚亲授大道,更得益於《魔道隨想录》的参悟之机。

可以说,彼岸剑诀脱胎於魔门心法,地尼本身亦可视作魔门传人!

这般真相,何其讽刺。

虽无人得见梵清慧此刻神情,但那份屈辱与悲愤,已在眾人心中勾勒分明。

更何况,慈航静斋引以为傲的镇派绝学“慈航剑典”,不过是彼岸剑诀被阉割后的残本。

別说通达天人,连一丝契机都未曾留下。

若说彼岸剑诀尚可称修真之途,那如今的慈航剑典,不过是一本残缺凡技罢了。

直至苏尘断言“此典不配列於四大奇书”,整个慈航静斋仿佛被推入万丈深渊。

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曾经显赫的佛门圣地,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一局,大隋江湖终是魔压佛退。

除非有朝一日,慈航静斋有人能寻回失落的彼岸真意,並以绝世之资重续天人之路,否则復兴不过是空谈。

摘星楼內,喧譁四起,眾人沉浸於这场关於佛魔兴衰的秘闻之中,津津乐道。

然而热闹终会散去。

片刻之后,所有目光再度聚焦於一人身上——苏尘。

他们並未忘记,今日这场评点真正的主线。

正是由帝释天引出四大神兽尽归大汉皇朝,进而揭开轩辕黄帝陵寢所在;再追溯上古,道出轩辕与蚩尤两位七境巨擘之爭。

因轩辕势危,群雄来附,广成子为破蚩尤,深入先天遗蹟,悟得《战神图录》,继而创出《长生诀》,自身亦达道武双修六境之巔。

隨著《战神图录》《长生诀》来歷揭晓,加上此前详述的“道心种魔大法”,仅余最后一本奇书尚未点评。

於是,苏尘顺势剖析“慈航剑典”,揭开了它与魔门至高心法之间的隱秘关联。

至此,大隋佛魔之爭尘埃落定,胜负已分。

大隋魔门定会借势崛起,而佛门恐怕將彻底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

诸多隱秘往事接连浮现,令人既心潮澎湃,又隱隱悵然。

然而眾人很快收敛心神,因大隋四大奇书的评述已然告一段落,接下来或將深入探討轩辕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惊世之爭。

轩辕黄帝究竟是如何踏入第七境的?他所走的是怎样一条修行之路?那场决定人族命运的巔峰之战,最终又是何等景象?

远古岁月早已被时光尘封,那段神秘莫测的上古年代,如今仅浮现出两位七境强者的踪跡,自然引得万眾瞩目、心驰神往。

高台之上,苏尘稍作调息后,再度开口,声音沉稳如初。

“大隋四部奇书的解析暂且至此,接下来,我们继续回溯那久远的上古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