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孔丘(1/2)
隨著时间推移,
鲁国陬邑之地渐渐声名远播。
自从老聃证得圣贤之位,创立道家学说之后,
人们目睹他驾驭兕兽化身太清圣人飞升天外。
而眾人皆知,他曾於陬邑的求道阁任守藏吏数十年。
因而,陬邑乃至整个鲁国都染上了一层神圣光辉。
自老聃证道离开后,
那曾是“圣贤悟道之地”的求道阁便被再度封闭,
不再允许任何人进入。
但仍不断有贤士迁居鲁国,希望一睹圣贤曾经留下之跡。
鲁国也因此日益兴盛,呈现出国运昌隆之象。
此时,在求道阁以东九百米的一条街道上,
作为老聃昔日成道之所,求道阁已成为眾多士人心中的圣地。
能居住在求道阁周围千米之內的,
无一不是鲁国最顶尖的士大夫阶层。
此刻,一座府邸之內。
“大父!丘有问题!”
一名身穿白色濡衫、手持经卷的男孩恭敬地站在书房中。
他年仅七八岁模样,举止神情却如同成熟之人。
神色沉静,气度不凡。
其名唤孔丘,乃是陬邑一带颇负盛名的神童。
三岁便可言语清晰,五岁便能诵读文章,七岁时已可背诵礼教经典。
现今八岁的他,已然能与诸多贤者畅谈並获讚誉。
世人对此倒也不觉惊奇,
因他们皆知晓,孔丘出身非凡。
其祖父伯夏,正是当年老聃的师尊。
待老聃证得圣贤之位,骑兕升天后,
原本被贬至騶城的伯夏因其身份特殊,也被鲁国国君召回朝中。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伯夏原本早该步入知天命之年。
可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他却依旧精神饱满,身体康健,甚至白髮转黑。
世人皆感诧异,皆说这必是当年老聃证位时所带来的一场大机缘。
然而眼下伯夏並未再出仕为官,倒是他的儿子叔梁紇在鲁国任职。
至於他自己,则是在家中研读经典。
平日里除了钻研典籍,便是亲自教导孙子孔丘。
由此看来,由伯夏亲自指点,孔丘被称为神童,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伯夏乃圣贤之师,素有“大贤”之名,受人敬仰。
只是……
“唉……”
此时书房中,伯夏站在孔丘面前,长嘆一声。
唯有他自己最清楚,自己这个孙子的聪慧究竟到了何种程度。
那般灵慧,竟让他想起了昔日的老聃。
可是……
“仲尼,你且回吧——大父已为你开蒙,教不得你了。”
他只是低声道出这句话。
“大父为何如此言讲?”
孔丘却摇了摇头:“大父学问通达天地,於礼教一道著书立说,乃是邦周首屈一指的大贤。”
“丘不过一总角小儿,大父如何会教不得?”
他恭恭敬敬地行稽首礼,开口问道。
看著孔丘这一举一动皆合礼法,举止毫无瑕疵。
伯夏又是轻轻嘆息。
“仲尼,你且答我一句——世间何以为本?”
他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世间自然以礼教为本!”
孔丘毫不犹豫地回答。
听闻此语,伯夏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仲尼。”
他缓缓说道:“昔年也曾有人问我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