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孔丘(2/2)
“当时我的回答,也与你一模一样。”
“但那人却说,礼法非其所求之道,將我驳斥得体无完肤,最后我只能羞愧而去。”
见祖父神色黯然,孔丘睁大了双眼。
他隱隱已能猜到,祖父口中的那人是谁。
“不错——正是那老聃。”
伯夏闭上眼睛,当年李聃那双坚定的目光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今日之时,恰如当年之境。
那时的老聃问出此问,如今的伯夏亦復如是。
而今日的孔丘,给出的答案与当年的伯夏如出一辙。
这也是自一年前起,伯夏渐渐不再多加教导孔丘的缘由。
因为他已然察觉。
自己的孙子极为聪慧,几乎难以用常理度量。
但他与年轻时的伯夏竟是那般相似。
对於礼教礼法,伯夏曾深信不疑,认为那是人间唯一的正理。
可如今,他自己却已动摇。
这也是他回到鲁国后,不再出仕为官的原因。
老聃的出现,打开了他的眼界。
同时也撼动了他的信念。
这位曾经精研礼教的大贤,早在多年前便开始怀疑:
礼教礼法,真是人间正道吗?
按照礼教的说法——君行君道,则四海安。臣守臣职,则家国安寧。
子孝父慈,各守其分,便能不越规矩。
听来確实无懈可击。
仿佛只要依礼治国,国家自然昌盛;
若弃礼法而行,则国將沦为野蛮之地。
可在鲁国,事实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老聃证位圣贤,开创道家一脉,已然证明礼法之外,尚有其他道路。
因此,如今鲁国坚守礼教的人越来越少。
尤其是鲁閔公,在位多年,对礼教之说早已不屑一顾。
在老聃成就圣贤之后,他曾公开说道:“若礼法真是正道,那我早该死於庆父之手。”
“彼时鲁国奸邪横行,民怨沸腾。”
“所以我今日不信礼法,只尊图腾山主。”
连国君都明言不再尊奉礼教礼法,鲁国的情形便可想而知。
然而,鲁国衰败了吗?
没有!
非但未衰,反而越发强盛!
比起那些恪守礼法的国家,发展得更快、更强。
这正是伯夏信念动摇的根本原因。
“鲁国如今已不依礼法,却如此强盛……那礼法,真的正確吗?”
也是他不愿再教导孔丘的缘由。
他自己都已生疑,又怎能再去引导他人?
更何况自己的孙子天资卓绝,若自己传授的是错误之道,岂非糟蹋英才?
……
此刻,听完伯夏的一番话,孔丘怔住了。
在他心中,礼法一直是天地间的正理。
自他初学礼教起,便坚信不疑。
可偏偏,老聃也成了圣贤——太清圣人降临人世,被世人公认的人族真正圣贤。
“圣贤竟也认为,礼法並非正道吗?”
孔丘眼神黯然,低声喃喃。
他机械地向伯夏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孔丘心事重重,並未返回书房继续研读典籍。
他径直出门,离开了府邸。
身边的僕从並未劝阻。
他们都知道,这位孔少爷素来懂事明理。
於是孔丘一路漫无目的地行走。
从士大夫聚集的东城,一直走到平民百姓居住的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