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刘备诳董卓,将相宁有种乎(求首订求(2/2)
刘宏的密诏是董卓肯亲自从河东专程跑到陕县静候刘备的原因,若无刘宏的密诏,双方的谈话也无法继续。
刘备亦知这个道理,同样不与董卓绕弯子,将密诏取出:“董并州行事爽快,我也不喜欢绕弯子,先帝密诏在此,请董并州观阅。”
董卓瞳孔猛缩。
刘备竟真有先帝密诏?
在来见刘备之前,董卓其实也有怀疑的,毕竟刘备身为西园军校尉若有刘宏密诏,为何不直接扶持刘协登基,反而要专程跑去雍州当州牧?
难道当雍州牧会比在洛阳为官更好?
对董卓而言,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洛阳当个实权大臣,而不是被扔去当少府明升暗降。
至于州牧能有军政大权,董卓看得也很通透。
刘焉和刘虞都是宗室大臣,去当州牧就算有割据之心皇帝也会放心。
不过是将以前的县级和郡级的宗室王国变成了州级的宗室王国,本质上依旧是刘氏宗亲内部的事。
可董卓是外姓,就算有割据之心也得不到支持。
再加上盖勋这个雍州牧还没当多久就要调回洛阳,更让董卓心生忌惮,这也是董卓坚决要将麾下五千兵马带去并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要兵马在手,哪怕朝廷变卦,董卓也有退路,而不是去了洛阳后,诸事不由己。
在董卓看来,刘备虽然也姓刘,但比起刘焉、刘虞这类宗室大臣差远了,放弃在洛阳扶持新天子而入雍州为牧是取死之道。
董卓颤抖着接过密诏,仿佛在接不能有任何闪失的重宝一般,
再看密诏的内容,董卓的颤抖也随之更甚,下意识的念出最后几句:“待得天时,诛锄元恶,翊戴嗣君,复朕本怀,以安汉祚!社稷存亡所系,卿等宜体朕至意,便宜从事,如律令!中平六年,三月初七。”
“好!好!好!简直太好了!”
董卓一连三个“好”,脸上难忍激动。
一份没有指代的密诏,谁拿到密诏谁就有资格入洛阳废刘辩立刘协,这让董卓如何能不激动?
董卓身后,牛辅、董越二将也看到了密诏内容,同样激动难耐。
边郡辛辛苦苦厮杀又能有多少功劳?
如何能比得上从龙之功?
一想到自家主上可以凭借这份密诏去洛阳扶持刘协登基为帝,今后在洛阳就可以位列群臣之上,二将心头就生出了无限向往。
边将受朝官的气实在是太多了。
昔日凉州叛乱,一个不懂军事的张温却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军区事务。
董卓因为来得迟了就被张温训斥,险些被杀。
后来董卓与鲍鸿趁着流星天象大破叛军,张温着急抢功,直接派遣周慎率三万人追击。
董卓提出领兵接应周慎,结果张温不许,反而让董卓引三万人去讨伐先零羌,结果董卓却中了羌人和匈奴人的埋伏,若非董卓让军士在渭水明修水堤,暗中撤兵,估计都得全军覆没。
一战下来,张温六路大军就董卓全员班师,其中五路人马,包括周慎都以失败告终。
这使得边将与朝官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如今有了骑在朝官头上的机会,不论是董卓还是牛辅、董越二将,都不肯放弃这个良机!
“刘雍州,开条件吧。”
董卓放下密诏,按下内心的激动,既然密诏是真的,刘备又愿意给,必然会索要好处。
与其绕弯子,不如直接点。
“我的条件很简单。”刘备嘴角微微勾起,道:“第一,皇甫嵩不可留在雍州掌兵;第二,卢尚书乃我恩师,不可轻动;第三,不可召豫州牧黄琬入洛阳。只要董并州答应我这三个条件,不仅可以拿走密诏,我还会在雍州声援董并州。”
“就这么简单?”董卓不由狐疑。
就这三个条件,如何能抵得上密诏的价值?
见董卓起疑,刘备佯装长叹:“董并州,你我都是武夫,理当感同身受。”
“昔日黄巾之乱时,我不畏生死,大小数十战,最终却因为没钱贿赂宦官而只当了一个小小的安喜县尉;即便我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却也落了个被朝廷沙汰的下场。”
“后来我当众鞭打张让义子,又入洛阳暴揍何进的属将,更是不惜得罪士人,才换来先帝的任用以及对西园军的掌控。然而先帝虽然用我,但却不完全信任我,否则凭此密诏以及八千西园军,我在洛阳时就能扶持协皇子登基。”
“我之所以会寻董并州合作,也是认为董并州为朝廷征战半生竟也不被信任,应会与我感同身受。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如此朝廷,理当有英雄拨乱反正。”
说到信任。
董卓心底的怨气也被勾起,道:“刘雍州如此英雄,竟也不被信任,朝中多奸贼啊!”
将密诏收起,董卓又道:“刘雍州的条件,某答应了。有了这份密诏,某也就不用再去并州了。刘雍州自洛阳而来,可知如今洛阳局势如何?”
刘备道:“眼下洛阳的局势,已经暂时安稳。董并州若是现在返回洛阳,必会被何进、张让、袁隗三方势力所厌恶。若要扶持协皇子登基,需要再等时机。”
“以我料之。三方势力今年必有冲突,董并州可先入河内,坐山观虎,以待天时,届时再入洛阳,必可收拾残局,一跃众臣之上。”
董卓深以为然,道:“刘雍州深谋远虑,某佩服。若某能成事,今后愿与刘雍州共佐天子安定万民。”
“董并州好意,我心领了。”刘备摇头道:“然而我志不在此,朝廷之争令我厌恶。身为高祖之后,我只愿效仿班定远威震西域,以彰大汉之名。惟愿董并州入朝之后,莫要再让奸臣谗言边将,我心愿足矣!”
董卓暗暗惊讶不已:“刘雍州之志,某佩服。若不嫌弃,可随某入陕县,你我痛饮,以舒心志。”
刘备笑道:“我亦有此意。董并州且先行,待我叮嘱部众一番,再入城赴宴。”
“如此甚好。”董卓亦是大笑,起身向刘备请辞,得了密诏的董卓,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回城庆功了。
待得董卓离去,关羽的眼神变得凌厉:“大哥,某观董卓,面凶多疑,不可尽信。若让此人掌握权势,未必会守诺履行约定。”
“无妨。”刘备笃定而笑:“我虽然提了三个条件,但最核心的只有将皇甫调离雍州这个条件,董卓又与皇甫嵩有旧怨,不论有多疑我,也必会将皇甫嵩调离雍州。”
“没了皇甫嵩,这雍州又有何人能阻我?”
要解决一个人,未必需要亲自出手,利用敌人的敌人,亦可达成想要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