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刘备治州,第一个五年计划(求追定(2/2)

良久。

治中从事阎忠率先开口:“使君肯以农为本,实乃雍州万民之幸。只是这兴修水利需要大量的役夫,眼下战乱方休,应以轻徭薄赋为主,若是大量征募役夫,恐有不妥啊。”

阎忠认为的不妥,士孙瑞、皇甫郦和张既亦是附和。

三人都是郡太守,都明白兴修水利是重徭,稍有不慎就会让士民怨声载道。

“此言差矣!”刘备转向阎忠,道:“州府组织百姓参与水利建设本应是利国利民之举,既能功在当代,又能造福千秋。”

“然而以往被征发为更卒参与水利建设的役夫,又都是无偿服役,以至于百姓多有怨言,好为仁政的官吏,亦认为这是重徭。”

“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州府什么好处都不给还要让百姓尽心为州府办事,百姓一有怨言,就归其为重徭而不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何其愚也?”

“可布告诸县,凡参与州府水利建设者,每月可得千钱。”

纵观古今,哪有什么重徭轻徭?

只要是徭役,都是在白嫖党在耍流氓,无分轻重!

因为不论重徭还是轻徭,官府都三个字:不给钱!

不给牛马吃草,还要让牛马劳累,这是剥削,是压榨,是不当人。

刘备积极打击贪腐不法的吏士和骄矜乱纪的豪贼,根本的原因就一个:充实府库。

只要府库充实了,就可以重新分配资源了,这雍州的规矩,都能由刘备来制定!

刘备说征发更卒要给钱,那州府就一定要给钱!

古话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跟兴修水利的更卒讲“功在当代、造福千秋”前,也得先让更卒吃饱穿暖不为饥寒发愁。

只不过,刘备这话刚出,在场众人皆是惊愕。

阎忠更是骇然惊呼:“千,千钱?”

哪怕是在长安城内在富豪人家出卖劳力的,月钱都不超过三百,更遑论其余县了!

现在刘备一开口就是千钱,如何不让人惊讶?

簿曹从事杨阔,此刻正快速的计算兴修水利所需钱财,额头竟也不由渗出冷汗来。

每人每月千钱,役夫万人就是千万钱,十个月就是亿钱

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刘备语气一凛:“你们都是雍州的核心官员,怎还会有如此表情?我认为有必要纠正一下你们的思想觉悟了。”

众人更愣。

什么思想觉悟?

我们还需要被纠正?

阎忠忍不住再问:“愿听使君教诲。”

只不过任谁都能听得出来,阎忠并不服气。

刘备扫了一眼众人,徐徐而道:“为官治政若不能以民为本,与朽木禽兽又有何区别?若是连‘有劳必得’都不明白,尔等为官,莫非也与那群贪官污吏一般,只知道压榨百姓而谋名利乎?”

众人脸色皆变。

若是对比贪官污吏,在场众人的德行其实也相对不错了。

只不过思想上的局限性,让众人都认为百姓免费服徭役是长久以来的默认规矩,故而对刘备花钱让百姓去参与水利建设感到不可思议。

刘备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又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云:‘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

“元帝时,南阳郡有太守召信臣,光武帝时,南阳郡有功曹杜诗,二人皆是爱民如子,故又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的美誉。之后官吏,亦有自诩父母官者,并以此为荣。”

“然我以为,这样的思想虽然有其仁德的一面,但将民众视为子女而自诩父母官者,大权在握、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民众主宰,不仅容易滋生贪污腐败与欺压民众的现象,还会自以为是的认为所行所为都是为了民众好。”

“我们也可以换种思维,譬如我们的权力是由民众赋予的,应该用来为民众服务。尔等皆是当世奇才,理当突破思想的樊笼,去伪存真,不要老是听一些腐儒去曲解先圣人言,要深刻的理解何为以民为本,不要人云亦云。”

“今后干事创业,担当作为,都要聚焦于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难,凡有利民举措,皆可便宜行事,岂能事事依循祖制旧习而不知变通?”

“《礼》亦有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为大同。”

“还请诸位细思。”

一席话,众人皆是面有惭色。

刘备又看向簿曹从事杨阔,道:“如何增加府库钱粮,那是我应该做的事,杨从事不必为此忧心,只需要如实调拨钱粮且为我汇总各项支出表文即可。”

杨阔心头一松。

方才听到每个役夫每月要支付千钱的时候,杨阔的确是心中焦急,担心府库钱财还能用多久、不够用了又该如何。

“谨遵使君之命。”杨阔的脸上有了笑意。

若不考虑进项,而只需要考虑支出项,那就轻松多了。

随后,刘备又让众人畅所欲言。

对制定的五年计划中有疑问者,都可直言询问,刘备也一一作答,并针对部分不符合实际之处进行更改修正。

众人有补充的,刘备让众人一并讨论后,再决定是否要纳入计划。

一连讨论了六日,刘备才将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全部完善。

计划敲定后,具体的细节刘备没再参与,而是直接就交由阎忠、简雍、杨阔、梁衍四位州府从事以及士孙瑞、马腾、皇甫郦、张既四位太守商议。

为给马超和法正增长见识,刘备又让二人为众人端饭送水,旁听学习。

刘备则是唤上贾诩和许攸,来到了州府后院凉亭,随后取出一封文书,让贾诩和许攸观阅。

一扫文书内容,许攸的脸色瞬间变得怪异:“何进召使君入洛阳诛杀宦官?看来使君执掌雍州军政之事,让何进感到威胁了啊。也不知是谁向何进献策,其心真是歹毒啊。”

刘备嘁了一声,嘴角泛起笑意:“是谁献策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入洛阳,还是不入洛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