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拜皇叔,大汉不能没有刘备(求追订(1/2)

第126章 拜皇叔,大汉不能没有刘备(求追订求月票)

随着刘备在西苑杀人立威,董卓开始变得和蔼可亲,袁隗亦变得和蔼可亲。

死掉的张锴,没人在意。

正如刘备杀张锴之前那句“袁氏人自己不敢站出来,偏偏拿你这个门生作替死鬼”,谁又会为替死鬼哀悼呢?

而今日应该作为主角的袁绍,此刻正在被袁基低声劝说,内容跟劝袁术那套差不多。

诸如“要以家族为重”“要学会抛弃个人眼前小利,着眼于家族未来大利”“叔父与董卓相谈甚欢”之类。

然而袁绍心头的郁火却是一阵盖过一阵。

为什么不能以我为众?

怎就不能是抛弃家族大利着眼我的个人小利?

叔父跟董卓相谈甚欢了,那我呢?

聊了小半个时辰,袁隗和董卓达成了协议:废黜刘辩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为帝。由袁隗继续出任太傅并录尚书事,罢免司空刘弘由董卓出任司空同录尚书事。

西园、北军、虎贲、羽林、城卫、执金吾诸营校尉暂时不变,但不承认何进授予袁绍的司隶校尉及持符节大权。

原本董卓还提议拜雍州牧刘备为太尉,如旧太尉张温一般可以不在朝中,但这个提议被刘备以年未三十就加封太尉不利于奋斗为由婉拒了。

作为条件置换,刘协需认刘备为皇叔。

一听这个条件,袁隗不由暗骂刘备奸诈。

尤其是袁隗,自录尚书事后,袁隗就查过刘备的宗族世谱。

刘备虽然自称汉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但由于陆城亭侯刘贞被贬为平民再加上战乱原因,刘备的宗族世谱存在传承断层,中间有记载缺失。

偏偏刘备的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都是举孝廉出身,且经过宗正确认并在宗族世谱记为汉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刘备的确是在宗族世谱中记为汉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但刘备是否跟刘宏世系同辈就不得而知了。

早在涿县时,刘备在查阅楼桑村刘氏族谱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虽然三国演义的宗族世谱是瞎编的,目的是为了让刘备拥有“皇叔”这个身份招兵买马,而不会受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约束;

但这给了刘备一个新的思维方向,断层的族谱同样能让刘备寻个机会让自己拥有一个“皇叔”的身份。

为了确认朝廷的宗族世谱是否跟楼桑村的刘氏族谱一样,刘备还专门委托了恩师卢植去寻宗正查阅。

而事实亦如刘备所料,朝廷的宗族世谱跟楼桑村的刘氏族谱记载是一致的,中间的记载有缺失。

既不能证明刘备是刘宏同辈,又不能证明刘备跟刘宏不是同辈,那么刘备要这个“皇叔”身份作为条件置换,袁隗和董卓都得捏着鼻子认。

总不好处都让袁隗和董卓拿,刘备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吧?

不论如何,被刘宏托付密诏的刘备都是扶立刘协的第一功臣。

第一功臣不要加官进爵,仅仅只想要个“皇叔”的身份,难道还不能证明刘备是一心为了大汉吗?

董卓则是对刘备要“皇叔”身份无所谓,在董卓看来,这就是一个空名而已。

要个“皇叔”称号还不如封侯称王呢。

确认了袁隗、董卓、刘备三人的利益后,其余人的利益同样得兼顾。

刘备又举荐扶立刘协有功的曹操为兖州刺史、刘表为荆州刺史、盖勋为徐州刺史、刘岱为扬州刺史,协助朝堂惩处州郡贪官污吏,肃清吏治。

袁隗则举荐了袁氏门生韩馥为冀州牧。

郡太守及国相,亦多有举荐。

除青州并州因为多战乱又荒凉没人愿去外,基本上都将各州郡国瓜分完了。

只有袁绍受伤的世界,在袁隗和董卓的友好协商下顺利达成了共识。

不论是董卓还是刘备,都故意将袁绍晾在一边,袁隗为了“袁氏家族利益”也将袁绍故意晾在一边。

听到最后连袁术都当了南阳太守后,袁绍只感觉心肺都要气炸了!

一群奸贼、恶贼、狗贼,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没人在意袁绍的态度,就如同没人在意张锴的死亡一般。

袁绍虽然带了六千西园军,但这六千西园军并非袁绍的嫡系,如今在董卓、袁隗、刘备三方达成利益瓜分约定后,袁绍根本号令不了六千西园军。

就算能号令,也难以面对刘备的两千雍州兵、曹操的一千典军营、刘表的五千北军营以及董卓的三千兵马合围。

袁绍除了从命,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最后。

在董卓、袁隗和刘备的一致确认下,决定于次日在崇德前殿主持废立仪式。

随着西苑议事的结束,诸营兵马亦各就各位、各归各家,洛阳诸公,亦是有喜有忧。

升迁的欢喜,被罢免的忧。

“孟德!”

离开之时,袁绍阴沉着脸唤住了准备跟着刘备离开的曹操。

其实一开始是刘备跟曹操私下商议时,是许诺曹操留在洛阳的,不过在发现袁隗和董卓两人开始蛤蟆绿豆看对眼后,曹操不敢再留在洛阳,于是主动请求去外州任刺史。

同时,曹操亦是看明白了刘备之所以会有恃无恐的本质:刘备有一支绝对听命的嫡系兵马!

曹操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刘备会亲自教全营军士读书了。

亲自教全营军士读书其实跟张角传太平道没本质区别:相信太平道的人会因为信仰相同而聚集在一起,而愿意在刘备麾下求学的人同样会因为信仰相同而聚集在一起。

如此一来,刘备的兵就会有极强的凝聚力。

哪怕是有人拿圣旨去夺刘备的兵权,都会有人暗中将传旨的人或者上任的人悄悄杀了。

假如袁绍今天不是拿符节去控制洛阳兵马,而是洛阳兵马都只认袁绍,那么在场众人都得臣服袁绍。

在领悟了这个道理后,曹操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洛阳前往地方,去拉拢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兵马。

而非西园军这般,即便当了典军校尉,也难以让西园兵生死相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