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刘备图洛阳,贾诩的称帝计(求追订(2/2)
周围皆发出欢呼之声。
野鹿行动敏捷,极难射中,却被黄忠一箭命中要害。
“今日就让诸位开荤。”
刘备也因这一箭射中野鹿而心情舒坦。
一连几日,刘备都在打猎。
偶尔路过田间时,会去田间询问今年的春耕。
自去岁刘备颁布了保护佃农基本生存粮食的法案后,雍州的佃农也比以前更有精神头了。
虽然有个别偷奸耍滑的不想努力只想收获基本生存粮食,但大部分的佃农为了能在来年余下更多的粮食,比以往更为辛勤。
大部分都是饿怕了的人,谁不想家里多存点粮食?
万一今后刘备不当雍州牧了,新来的雍州牧还会不会执行这个法案犹未可知。
刘备也会要求诸吏为佃农讲危机意识,譬如万一遇上干旱年而州府也没余粮,就只能靠存粮自救。
所以能多存就多存,不要等到没粮了眼睁睁的看着亲朋邻友饿死。
目前刘备无法提高生产力,也无法引进如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只能用最实用的方式让雍州的佃农和自耕农们尽可能的多去耕种,能精耕细作就精耕细作。
刘备也会尽可能的修缮水利设施,那千钱一月的工钱也是为了能加快水利设施的修缮进度。
若直接让民夫免费服徭役,不仅会影响耕种,还会怠工影响工期,最终受影响的还是雍州万民。
钱就是拿来用的。
死钱是没有经济价值的。
尤其是越有钱的人越不能将钱视为死钱,必须将钱花出去,带动更多的消费,才能让钱变成活钱。
只要与钱匹配的粮食衣物足够多且有足够的需求市场,就不怕钱流通太多而引起通货膨胀。
三月三日。
牵招也一路跋涉来到了长安。
不过刘备并没有在长安城中,也未去打猎,而是来到了蓝田一处农庄。
农庄的主人正是昔日的中常侍之一毕岚,也是自北邙山后第一个入关中的宦官。
毕岚为了今后能在关中苟存性命,给刘备带了一堆图纸及模型,既有洛阳的天禄虾蟆、翻车渴乌等奢侈工艺,又有龙骨水车、耧车等农用工艺。
除此外,还有大量的匠人。
毕岚当年为了讨好刘宏,以重金笼络了大量的匠人,而今这些匠人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也随着毕岚入了关。
零零散散熟匠加学徒也有三百余人。
这也是刘备会特殊对待毕岚的原因。
以前的事,刘备不想过问,只要毕岚能带着这三百余人根据关中的具体情况设计或改造能有利于农耕的工具,刘备不仅能既往不咎,还会给毕岚等人更多的赏赐。
仔细研究了耧车的构造,又亲自操作了一番耧车,刘备对对毕岚的态度很满意。
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即为三脚耧。
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
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
关中地区一直都是耧车的广泛运用地区。
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就改良并推广三脚耧车,实现“行距一尺,粒距三寸”的标准化种植,与关中平原的黄粟种植需求高度匹配。
由于战祸原因,兼之关中户口急剧减少,关中现存的耧车大抵都是残次品,做工粗糙效率也低。
如今被毕岚等人改良后的耧车,才让刘备真正看到了标准化种植的可能性。
“从现在起,你就是雍州典农丞,专门负责农耕及水利工具的研究试验及生产,所需钱财皆可自雍州泉府调拨。”刘备直接给了毕岚新的任命。
毕岚诚惶诚恐:“小人尚有余财,皇叔无需从雍州泉府调拨。”
能苟命已经是幸运,还能再被刘备委以重任更是幸事,毕岚本就善于讨巧,自然不敢再去雍州泉府调拨。
“雍州自有法度,官家的事就用官家的钱。”刘备否掉了毕岚的取巧心思,道:“管好你以及你麾下之人的手。若是坏了法度,我一样送你上死刑场。”
“至于你麾下之人,你想拿你自己的钱去赏赐,亦与我无关。但我必须要强调一句,雍州既没有奴农,亦没有奴工。”
毕岚心头一寒,忙应道:“小人谨遵皇叔之命。”
刚回蓝田县城,射援就将牵招入长安出使之事转告。
“子经来长安了?”刘备又惊又喜。
入洛阳也快两年了,简雍虽然入了麾下,但牵招一直未至,这让刘备倍感遗憾。
然而乐隐之死刘备也只能表示遗憾,洛阳动乱时,刘备自身都处于危险之中,并不能顾全所有人。
刘备尊重牵招的选择,也并未强行要求牵招非得加入麾下。
朋友之间是一定得互相尊重,否则再好的友谊也会因为互不尊重而消失。
一路疾驰回长安。
见到与简雍在闲谈的牵招,刘备热情上前:“子经,别来无恙啊!”
“尚书郎牵招,见过皇叔。奉董司空之命,特来宣诏。”牵招却是行了一礼,道出来意。
尚书郎?
诏书?
刘备不由蹙眉。
正常的诏书不会专门让尚书郎来宣诏,更不会专门挑牵招来宣诏。
“既有公事,稍后再与子经叙旧。”刘备语气微微凛然。
随后。
牵招将诏书内容宣读。
等流程结束,牵招这才换了语气:“尚书周毖对我言,此乃董司空明升暗降之计,要趁玄德在豫州讨贼之时,谋夺雍州。故而举荐我为尚书郎,让我在宣诏之后提醒玄德不可轻入洛阳。”
“洛阳这水还真是浑浊啊。”刘备不由冷笑:“子经你被骗了,此乃周毖离间之计,欲挑唆我与董卓相争罢了。”
牵招大惊失色:“玄德这是听谁所言?周尚书曾助我护送恩师尸身回乡,又屡屡劝我不可因恩师之事而颓废,此番若非周尚书,我亦不可能来长安给玄德报信。”
刘备嘁了一声:“子经啊。你不要看周毖做了什么,而要看周毖做的这些事会导致什么后果。你今日转达之言,已成挑唆之实。”
“周毖虽然与我同扶新君,但我与他并无交情,他为了取得董卓的信任,更是不惜抓捕袁隗党羽。”
“而今又故意差子经入长安,只为挑唆我与董卓,其心可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