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节目播出,持续流动性?假的,一定是(1/2)

第93章 节目播出,持续流动性?假的,一定是假的!

‘zxz电磁转移现象研讨会’举办的还算成功。

会议开始的时候,网上流传的视频让现场出现了一点波折,但也只是对严厉华个人有影响。

其他人还是继续参与会议,讨论zxz电磁方向相关议题。

严厉华也重新打起精神,继续主持会议。

这一次会议的研究进展并不大,但确定了研究方向,参会的人一致认可电场转移方向,也明确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问题。

比如,镍/三氧化二铝异常非介电常数的测定、电磁转移的测定、寻找其他能引起zxz现象的材料。

进一步析电磁震颤引起的空气流动性也是重点问题。

许丘建团队的分析对于空气流动性震颤的解析并不详细。

会议还有其他收获,有人建议每年都要举办这样一次会议,来共同探讨zxz现象的研究问题。

严厉华对提议很感兴趣,他还想着组建个zxz现象研究协会。

等协会组建好以后,凭借他个人的威望以及组织研讨会的贡献,也许就能当选协会主席。

会议上都是好消息,但也有不好的消息。

比如,网上的视频还在流传着。

很多网友早就挖出了张明浩说这些话的原因,是他们团队申请zxz现象后续研究的项目被驳回了,驳回是因为没过专家评审。

问题又回来了,专家是谁?

这则视频和申请项目有关,多数人也只是看一下,觉得张明浩说的很畅快,再留个言帮他鸣个不平。

普通人不了解也不关心学术圈的事务。

但视频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科技部的柳明主任就注意到了,他是和徐老师一起去的江州大学,还和张明浩说过几句话。

在看到视频以后,他马上找来相关负责人问了一下。

负责人的名字叫朱伟。

朱伟解释道,“zxz是新领域,项目审核邀请了凝聚态物理和超材料领域的专家。”

“其他专家对于研究不了解也没有提交什么意见,材料研究院的严厉华教授说,国外的zxz研究有新突破,发现了新的现象,有了新的理论。”

“国外的发现是被国内认可的,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提交的项目申请是在国外有发现之前,所以就驳回了。”

柳明皱住了眉头,继续问道,“我看网上的视频,张明浩说,他们的方向没有问题。如果不改方向项目就不给批吗?”

“这个……”

朱伟也不知该怎么回答了,他喃喃的只是说了句,“都是专家评审提交的意见。”

柳明气笑了,“你看那个视频了吗?张明浩说的什么?哪个专家?zxz哪里有专家?”

他摇了摇头,认真道,“我不管什么情况,总之,他们申请了东川省的基金,项目归东川省了。”

“张明浩那边有成果,证明他们的方向对,什么后果,你都担着吧!”

……

一个星期过去了。

朱炳坤、薛坤以及陈帅三人,都一直在写成果报告和论文。

他们已经把成果报告提交给了上级部门,剩下的工作就是完成研究相关的论文了。

这一次的研究进展非常大,论文也不止是写一篇。

实验研究的主论文是《金属陶瓷渐进性镍含量与张氏现象》,阐述研究发现渐进性镍含量与流动性、电磁特性的关联。

还有两篇附带论文,分别是《张氏现象:流动性测定》、《张氏现象:特殊电场转移特性》。

以上三篇准备投稿给《中国物理快报》。

最后一篇是介绍性论文,《张氏现象:神秘的场力》,准备投稿到顶刊杂志《物理评论快报》。

《物理评论快报》的审稿速度太慢,论文不一定能过审,也只是作为‘介绍论文’投一下看看。

张明浩也负责一部分论文的撰写工作。

不过他工作的问题比较少,空闲时间也比较多,有时间就看看专业书籍或国内外研究论文,主要还是集中在凝聚态物理领域。

实验室下一步的研究,围绕探索张氏现象理论机制来进行。

这就需要大量电磁学、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知识了。

张明浩学的是电磁学,凝聚态物理则是理论大方向,也是物理学一门重大的学科。

凝聚态物理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对象包括固态、液态物质及特殊气态物质,研究层次涵盖宏观至微观,涉及三维到低维结构。

这一门学科理论框架基于量子力学与相变理论,以对称破缺为核心分析工具。

半导体、磁学、超导等领域,都被包含在凝聚态物理范围内。

有足够的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知识,才能够深入的对于张氏现象进行微观解析,从而构建出现象产生原理的底层物理机制。

在凝聚态物理研究理论机制的方向上,实验室里只有朱炳坤算是半个专业人士。

张明浩都是靠自学,有些弄不懂的地方,想找人问都不容易。

好消息是,实验室来了一个新的研究员,名字叫杜伟,水木大学博士毕业,博士后在首都凝聚态物理中心工作过三年,从事过超导理论机制的研究。

在凝聚态物理方向上,杜伟刚一来就是最专业的了。

他是江州大学特殊引进的人才,职称副教授,进校就被朱炳坤拉进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实验室正好缺少这样的人才。

杜伟只有34岁,能算是很年轻了,而且还很博学,他签了应用电磁实验室的合同,正式成为了实验室的一名副研究员。

杜伟加入实验室的第一天,实验室就组织了个活动。

大家在会议室一起看节目。

东川省电视台科教频道——《科学探索:张氏现象》。

节目才刚刚开始,第一个镜头就给了张明浩,他夹着文件夹从过道走进了实验室。

实验室里,张明浩介绍起了神奇张氏现象。

镜头一转,就到了实验环节。

在主持人吴莉莉的介绍下,实验室进行了一次制造张氏现象的实验,镜头都对准了实验设备的上方。

那里,一个旋风出现了。

……

东川省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收视率比平时高得多,网络转播的收视数据就更高了。

这是因为电视台提前做了宣传。

节目的宣传就是以‘张明浩’、‘张氏现象’为噱头,甚至发布的信息还贴上张明浩的照片。

张明浩也算是半个明星学者,他身上自带标签,也自带一些流量。

很多对于张氏现象好奇的人,也会抽出时间看一下节目。

多数人下意识都觉得节目没有意思,因为是一个科学节目,是对于一种全新物理现象的采访和报道。

在大众的印象中,张氏现象是个只能‘看设备度数’的现象。

那就和粒子对撞一样,‘嘭’的一下都结束了,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也只能通过后续的数据分析。

这种节目能有什么意思?

栏目组显然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节目才刚一开始,时间还不到三分钟,就只是张明浩出场做了个介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