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节目播出,持续流动性?假的,一定是(2/2)
然后,直接就进入了实验。
看节目的人注意到镜头下的旋风,一下子都变得精神了。
镜头给了放大旋风特写,本来只有不到一米多高的旋风,放在镜头上仿佛变成了几米高,播放时间还达到一分多钟。
张氏现象,竟然能制造旋风!
那么大的旋风!
所有观看节目的人都变精神,同时心里也很震撼。
那可是大旋风啊!
用电磁制造?用材料制造?根本难以想象!
“如果旋风再大一点,强度再高一点,是不是就变成了龙卷风?”
“这是在实验室,如果放在外面,和正常的风相互作用,也许就会慢慢变大了……”
“这就是龙卷风制造器!”
很多人都想到了同样的问题,节目画面也以极快的速度被发到了网络上,节目还没有播到一半,网络上已经有了相关的热点。
关键字——
#龙卷风制造器#。
当点进相关的新闻,就看到一则节目剪切镜头,时间有两分钟左右,开始是张氏现象的几句介绍,后来就变成了实验制造大旋风。
相关热点迅速火爆起来,大量网友发出一个个惊叹的评论,“龙卷风制造器!这才是最先进的技术!”
“张氏现象?我才知道这个新现象这么牛……”
“原来龙卷风是人为制造的,我就说美利坚怎么总有龙卷风,咱们国家想看都看不到。”
“这个技术实在太可怕了。”
“张氏现象不说是基础物理研究吗?怎么这样!”
“厉害了我的国!超级高端无敌科幻的技术!”
大部分网友都只是外行,也就只是看个热闹而已。
有留言说龙卷风制造器,也只是起个哄说一下,并不觉得是真的。
即便技术是真的,短时间也不可能实现应用。
内行,才真正看门道。
高海军正悠哉的躺在沙发上刷着新闻,就刷到了‘龙卷风制造器’,他只看了一点点就惊的坐正了。
“怎么可能!”
“制造出了持续流动性?而且,还是环绕式的?”
他马上把视频发给了严厉华。
其实也不用高海军发,zxz研究群组里已经有人发了视频。
群组里正激烈的讨论着,“这是持续流动性吧?”
“不可能吧?电磁震颤不是只有一瞬间吗?”
“如果实验是真的,他们肯定是制造出了持续的流动性,也就说明,许丘建团队分析的电磁震颤是错的。”
“也就是说,不是电磁震颤引起的流动性,流动性本身就存在?”
“存在,而且可持续!”
“我们定的方向是错的?也不一定吧,也许是他们故意拍摄的,镜头这么小,看不到别处,也许是风力扇叶制造出来的。”
“ai制作也有可能。”
“我感觉节目不会作假吧?科学节目,拍实验还做特效?”
群里参加研讨会的人都有些紧张。
一旦视频是真的,也就代表朱炳坤团队制造出了持续的流动性,而且强度还不低。
许丘建团队的分析就是错的,他们选定的方向也是错的。
这还研究什么?
……
凝聚态物理实验室,二楼办公室。
杨学文也看到了视频,他拧着眉头,紧盯着手机上的画面,嘴里不断吐出三个字,“不可能!”
“不可能!”
“绝对不是真的!”
许丘建团队有了新发现,而且那么明确的电磁转移信号,分析上还有数学解析做辅助,已经证明流动性是电磁震颤引起的。
他正是因为相信许丘建团队的成果,才会接受采访时明确的说,张明浩在东港大学的实验是错,很大可能就是个巧合而已。
现在证明是对的,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他的处境会比原来更差。
其他人说出同样的话,也只是学术观点不同。
科学研究,判断错了有什么奇怪?
他不一样!
其他人说起这件事,肯定会认为他是故意去抹黑张明浩。
杨学文想想都冷汗直冒,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用力摇头,“一定是假的!是假的!”
“只是节目效果,是节目故意制作出来的画面!”
另一边,严厉华也同样慌了。
他盯着手机上的画面,嘴里念叨着和杨学文一样的话,“不可能,一定只是节目效果!”
“增加流动性方向是错的!”
“电磁转移才是对的!”
他是朱炳坤项目的评审专家,并给出了方向错误的意见。
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科技部知道、学术圈也知道,一旦证明朱炳坤团队的方向是对的,对他个人的影响就太大了。
他主持召开的研讨会成了笑话。
学术圈估计都会讨论这件事,也会让他个人成了笑话。
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方面,也一定会记下这一笔,以后也不会再邀请他做项目的专家评审。
他所带领的团队去申请项目,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个人威望,是他最看重的事情。
一旦失去了个人威望,学术圈子里谁还会在乎他?
严厉华深吸一口气,死死盯着手机上的画面,“假的!根本不可能!”
“哪怕制造出持续流动性,也不可能持续这些久、强度这么高!”
“这只是节目特备录制的,为了体现实验有流动性,毕竟是做节目……”
“一定是这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