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固本培元 静水流深(2/2)

然而,静水之下,亦有暗流。吴天佑的报復虽然暂时没有大的动作,却並未停止。几天后,张天胜面色凝重地找到赵楼生。

“楼生,麻烦来了。区里刚刚下达了《关於开展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资质与资金状况专项核查的通知》,措辞很严厉,核查清单极其详细,尤其是对关联交易和资金流向,盯得非常紧。而且,首批抽查名单里,我们曙光排在第一。”

赵楼生接过文件,快速瀏览,眼神变得锐利:“来得真快。这是想从根子上查我们,只要查出一点『不规范』,就能大做文章,甚至影响我们的办学资质和后续贷款。”

“而且,”张天胜补充道,“我打听过了,这次核查组的组长,是市里新调来的,据说…和吴天佑那边有些拐弯抹角的关係。”

“兵来將挡,水来土掩。”赵楼生沉声道,“我们的帐目经得起查吗?”

“大面上绝对没问题,所有资金往来都有合同和票据支持,依法纳税。但是…”张天胜略有迟疑,“早期的一些帐目,比如你最初炒股投入学校的钱,还有和李先生地產合作的一些细节,虽然本质都是为了教育,但处理上未必完全符合这种苛刻核查下的『完美標准』。”

赵楼生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决定:“全面配合核查,所有资料无条件提供。但是,我们要主动引导。你立刻准备两份报告:一份是详细的《曙光教育集团资金投入与使用白皮书》,把我们每一笔大额投入、尤其是从我个人和早期商业盈利中投入教育的资金,以及產生的社会效益,解决了多少学生入学、培养了多少人才、带动了多少就业,用数据和案例说清楚,做得漂亮一点。”

“另一份,”他目光深远,“起草一份《关於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曙光实践为基础,针对当前民办教育在融资、关联交易、政策合规等方面遇到的普遍性困境和模糊地带,提出建设性的、利於行业长远发展的政策建议。我们要跳出具象的核查,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发声。”

张天胜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妙啊!化被动为主动!不仅应对核查,还要藉机输出我们的价值观,爭取话语权!”

“没错。”赵楼生点头,“同时,以集团名义,正式邀请郑怀古教授、李薇记者,以及几位关注教育的企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周来我们这里做一个『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调研。把我们的『白皮书』和『建议』给他们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

核查组进驻的那天,气氛严肃。组长姓钱,面色冷峻,公事公办,提出的问题十分刁钻。赵楼生和张天胜亲自作陪,態度不卑不亢,所有材料准备得井井有条。

当钱组长试图揪住早期一笔帐务的处理方式时,张天胜没有纠缠细节,而是微笑著递上了那份装帧精美的《白皮书》和《政策建议》:“钱组长,您提的这个问题,確实反映了当前民办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普遍困惑。我们曙光在实践中也深感困扰,所以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希望能为上级部门完善政策提供一点参考。”

钱组长愣了一下,接过材料,隨手翻看。里面不仅有清晰的数据图表,还有真实的学生案例、教师成长故事,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那份《政策建议》更是高屋建瓴,说到了许多民办教育从业者的心坎里。

他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这时,办公室门被敲响,苏晴进来匯报:“董事长,郑怀古教授和李薇记者到了,调研座谈会已经安排在会议室了。几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刚刚来电,確认下午的行程。”

钱组长闻言,目光微微一闪,重新打量了一下赵楼生和窗明几净、秩序井然的校园,態度悄然发生了变化。

后续的核查过程,虽然依旧严格,但氛围已从最初的“找茬”转向了更专业的“检查”与“交流”。

一周后,核查组离开,没有给出明確结论,但带走了曙光的那两份报告。

又过了几天,风声传来:钱组长在向区里匯报时,客观陈述了核查情况,承认曙光存在一些早期发展中的普遍性財务处理问题,但整体规范,且社会效益显著,尤其讚赏了那份《政策建议》,认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这场看似凶险的资质核查风波,再次被赵楼生以一种超出对手预料的方式化解,甚至反而为曙光贏得了更高的声誉和理解。

晚秋的夕阳,为校园铺上一层金色。赵楼生独自走在老校区的跑道上,看著学生们欢快的身影,內心平静而充实。

“固本培元…”他喃喃自语。他知道,真正的强大,源於內部的坚实。外面的风浪或许暂时平息,但水下的暗礁始终存在。下一步,他需要为曙光这艘越来越大的船,寻找更稳定的压舱石和更强大的动力源——引入战略性投资者,以及…布局未来。

他抬起头,目光越过校园的围墙,投向更广阔的天际线。一个关於教育未来的更大蓝图,正在他心中缓缓勾勒。静水流深,是为了积蓄奔涌入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