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1/2)

第136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电影首映顺利结束,从方堃的角度来看,整个观影过程中的视觉效果很受他喜欢。

人物装扮,场景布置,完完全全的写实,根本挑不出一点毛病。

唯一的毛病,可能在方堃看来就是太真了,以至於看著不是一般的苦。

暖色调的田野与冷色调都市的切换,更容易强化感情张力。

电影中敕勒川草原的苍茫壮美,和京城饭店的奢华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衝击。

大多数观眾只会感嘆草原大自然的美丽,和身在京城所处城市的繁华,单拎出来彼此做对比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喜欢大自然,有人喜欢都市的繁华。

寧姚挽著方堃的胳膊,三九天的京城,下午六点过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去。

“草原象徵著淳朴的生命力,许灵韵的父亲带他来京城是物质上的诱惑,可他抵制住了诱惑哪怕已经看过小说,可在酒店的那段情节,我真怕他会选择留下。”

方堃握住她的手,发现凉凉的,塞进了自己衣兜儿。

“其实小说也好,电影也好,展现的都应该是正能量的部分,在现实中,像这种情况,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是很难抉择的,说直白点,肯定会倒在衣炮弹下,苦日子过惯了,谁不想享受享受“总有人坚持不是,”寧姚著嘴:“哪怕十个人里有九个选择了富裕舒適的生活,可总有一个人为了妻儿,为了自己所热爱的土地选择留下,苦难中坚守著善意,诱惑前选择了责任,平凡中抒写了崇高,这种对家国,对个人情感上的坚守,不正是我们要弘扬和坚守的吗。

方堃看了她一眼,路灯昏暗的灯光下,隨著说话呼吸,鼻口的热气喷出又迅速消散在冷空气中,寧姚的鼻樑很挺,像是有所察觉,扭头俩人对视一眼。

那双眼睛瞪的大大的,像是会说话。

“看我做什么?”

方堃笑道:“你这不写一篇评论文章见报可惜了,所以我说,这就是小说和电影,乃至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所在,伤痕文学中的苦难和反思不是让我们一味的诉苦,而是在苦难中寻找我们需要坚守的那一部分,寻找缺失的那一部分。”

今年的作协会议,方堃参加了,一是他的小说再一次获奖,二是作为作协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参会提出意见。

甚至矛盾先生还有意让他兼个职务锻链锻链,可方堃给委婉拒绝了。

文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拿笔桿子的,只会拿笔桿子,可笔桿子有时候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做了,亲身经歷了,才知道这份责任和意义所在。

首映礼后还有酒局,不过俩人明后两天一前一后就要离京了,人家导演和演员的活动,方堃带著寧姚委婉的提出了离开。

“来串葫芦。”

“两毛钱。”

寧姚接过,先递方堃嘴边示意他吃一颗,待那老板走远才道:“这边的葫芦便宜了点,灯市口那边的两毛五,我在交道口还碰见有人卖三毛的。”

“前门大街嘛,人流量大,现在没有工作的年轻人都在爭做个体户,投资成本大的他们做不了,冬天这个葫芦可不需要多少成本,你卖三毛,人家卖两毛五,顾客又不是傻子。”

“有卖两毛五的,自然就有卖两毛的,一串葫芦的成本是多少?山楂和浆,这里面最贵的可能就是浆的成本了,其次山楂,恰恰人工是最贱最廉价的,如果竞爭再激烈点,降到一毛五都有可能。”

“那,那岂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家都赚不了多少钱。”寧姚想了想道。

“所以啊,最好的办法就是同行聚一堆,商量出来一个固定的价格,如果市场不自我调节,这时候就需要国家出手了。”

“一串葫芦而已,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我说的是大生意,这玩意儿两个硬幣大小,哪里谈得上大,不过窥一斑而见全貌,同行太多,都想吃这一口饭,都是为了生存。”

“你不去学经济可惜了,说话头头是道的。”

北俩人边走边嶗,路灯下的影子拉得极长极长,不消片刻,头顶又开始飘下大片大片的雪。

路过西单,三味饭店这个时间点正是人声鼎沸的时候。

假期,年根,请客聚餐,举家下馆子解馋,又或者相亲说媒的,都会选择来饭店消遣一顿。

方堃还没进饭店,就看见屋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朝自己家人摆手道:

“不行,都说別墨跡別墨跡,就是不听,这家饭店的饭点是天天爆满,慢十分钟可能就得排队,今晚是吃不成了。”

“爸,咱们去吃烤鸭吧。”

“全聚德这个点儿估计也没位子了。”

“那就去吃火锅!”

“走走走,想吃就利索点儿。”

方堃听著交谈,不由笑出了声,儘管现在物资不丰富,生活条件不够好,可京城首都人民的消费还是可以在全国拔头筹的。

寧姚则是轻声道:“国强说的西单的饭店,不会就是三味饭店吧?”

“虽然有点自恋,可我猜不出现在西单哪家私人饭店还有这么火了。”

饭店的门推开,一股夹杂的饭菜香味儿的热气扑鼻而来。

前台女收银员看见方堃,连忙摆手道:“方哥你来了,嫂子好。”

“小颖,这生意可以啊。””

“最近不知道怎么的,中午晚上天天爆满,老板还一直发愁店面太小了,好多顾客来晚了没位子,只能抱歉的送他们离开。”

“三味叔呢?”

“后厨忙活呢!”

寧姚留在前台閒聊,方堃去后厨看了看,挑起半遮门帘,厨房里是火光冲天。

学徒耿佳伟抬头擦著汗招呼道:“方哥,您来了!”

“路过进来看看,辛苦了。”

“不辛苦,我师傅才辛苦呢。”

这小子个头不高,年纪小小的就有很明显的抬头纹,现在也不切墩儿了,配菜,开始掌勺负责伙食饭,等什么时候隋卡满意了,就能正式做掌勺师傅。

隋下的两个徒弟都是直接跳过儿子隋三味拜自己为师的,原本还想採用方堃的建议,让俩人用朋友亲戚帮忙的法子,空出两个僱工名额,多招两个服务员。

可好在有了推餐车,省时省力,现在再回过头来一看,他们这一百五十多平的小店,招太多员工也没必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