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不知道天高地厚(1/2)

第167章 不知道天高地厚

第二天,方堃和寧姚早早往学校奔。

董浩先开车把他们送到学校,又返回去载著方海去和郑卫东碰头。

开学第一天,去年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现在仍旧青春盎然,而他们这群大四老生,颇有点像房屋背后被人遗忘的那茬儿老黄瓜。

四年一晃而过,毕业离別在即。

笑容是永恆的,毕竟上了整整四年的学,眼瞅著要毕业,要分配工作了,对未来的生活那是充满了期待。

可心里同时又难免生出一种,难捨难分的情绪。

班会开完,辅导员一走,隨之赵勇军和杨玉一同跟了出去,没一刻钟俩人带著两份表走了进来一份是去年的期末大考成绩排名,一份是去年托福考试参考人员的成绩单。

大四老生濒临毕业,这最后半个学期的课程堪称宽鬆,去年托福一考,就连早自习都有点无所事事的意思了。

眾人一窝蜂围过去,杨玉拦道:“都回座位,现在还在上自习,不要乱跑。”

声音落下,十几號人没一个退的,全都梗著脑袋往讲台上凑,最后还是赵勇军瞪了几眼一起凑热闹的几个男生,有一个人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讲台周围瞬间散了个乾乾净净的。

方堃在教室后面看的乐呵,从这儿也就能看出,为什么大学选班长一定要选男生做班长了。

不是说男的有两把子力气,碰到脏活儿累活儿说上就上了,而是像这种情况,也只有男班长往前一站,能镇住场子。

杨玉面色不好看,赵勇军接过托福成绩单按著成绩排名读了一遍。

別看他们班只有三十来號人,参加托福考的却有十三名將近一半。

这次公派生名额,事后才知道全国只有一百二十个,饶是北大各科系分一分也少的可怜,基本上理工科的学生是重中之重,优先级最高。

文科生没有直接取消资格只能说有参与感,还有一线生机,一个班就有十三號人报名,九成的人在陪跑傻乐呵。

赵勇军看了眼方堃这边,清了清嗓子:“乔杰,657分!”

哗!

男生这边瞬间炸了锅,托福总分也才677分,也就是说这廝只扣了二十分。

“老乔,你这美国常春藤前十的顶尖院校稳了啊。”

“稳啥啊,大家分数都差不多,待会儿还得去別的班看看情况。”

乔杰嘴上这么说,这斯这次的表情却是再难以控制,嘴角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早自习结束,整个教室的人乌决决往成绩单那儿凑。

101看书 看书首选 101 看书网,101????????????.??????隨时享 全手打无错站

去年的期末大考可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毕竟是大四,去年和今年这两次大考成绩直接影响工作分配。

具体会不会影响不知道,反正辅导员是这么嚇唬人的,没有人会说隨便,自己不在乎。

方堃没过去凑那热闹,他那班级前五,年级前十的成绩雷打不动。

乔杰先在讲台那儿趴了一会儿,又急匆匆跑出教室,半响才跑回来,脸上难掩兴奋:“咱们整个中文系报名考托福的一共七十二个人,数我分数最高!”

“特娘的,你稳了啊,老乔请吃饭!”

“必须请,饺子馆走起,管饱!”

方堃看著这廝,到底是实力作崇,还是真的逢考就撞大运。

上午,乔杰被叫去办公室填了申请材料,哈佛大学主攻三个学位证书,国际关係与政治学,商科和法学。

中午放学,在饺子馆张伟听著直呼变態,连忙朝后厨招手道:“给我来四盘羊肉馅儿的饺子,今天必须把老乔吃到破產。”

一旁立马有人跟道:“对,吃穷老乔,让他游过太平洋。”

哈哈哈....眾人听著笑出声,乔杰却老神在在十分欠揍的说道:“不好意思各位,小弟我是公派生,路费不需要费一分钱。”

张伟大手一挥:“那就更好说了,再加两盘儿猪肉大葱的!”

“別啊,”乔杰急忙拉住张伟:“宰地主也没这么宰的,一人一盘儿韭菜鸡蛋的。”

张伟牛续子似的还要起身,不满道:“瞧你那抠抠搜搜的样子,一盘韭菜鸡蛋就想打发我们,最少也得猪肉大葱。”

“张伟你个狗东西,合著的不是你的钱。”

“再来.”

“伟哥,我错了,就猪肉大葱,一人一盘儿猪肉大葱的!”

方堃看著他们作妖,现在公派生出国生活所需的基本费用国家承担,但是也有个前提,不管是正常毕业还是提前取得学位证书,必须且有义务回国服务两年。

如果违约则需要偿还所有资助费用,同时支付30%的违约金。

学生公派出国是人才回流建设,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虽然方堃很不想承认,可实际情况就是国內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八十年代的现在尤其是北大。

国外好,什么都好的风气在很大一部分同学心里根深蒂固,如果在国外发展足够好,毕业即可以拿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其单位是愿意主动帮忙偿还资助费用和违约金的。

毕竟这点钱,对於一个可以长期创造价值的人才来说,简直微不足道。

八十年代的现在,十个出国留学的学生,有一半最后留在了那边。

是好是坏,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方堃没评说的兴致,只能祝他们前程似锦。

下午第一节上完直接没课,麻溜和二哥他们碰头。

除了方海郑卫东,身边还有一个叫刘洋的年轻人,著方堃主动上前握了握手。

“方堃,我冒昧问一下,你的这个方便麵的电力油炸机设计图纸是怎么来的?”

方堃没有顺著对方的节奏,而是问道:“有问题?”

刘洋笑道:“那倒不是,这款电力油炸机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如果是你,或者是其他人设计的,我认为还是趁早把专利申请下来为好。”

“表哥,”郑卫东在一旁开口道:“这油炸机最早什么时候能落地。”

“这个快,有完整的设计图纸,准备模具,零件、组装、测试大概一个月左右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