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儿时的回忆(2/2)
大叔在围裙上擦擦手,开始讲故事嘍~
“说馒头,道馒头,馒头又叫大蒸饃,居家必备不可少,山珍海味也比不了.”
看出来了,这位大叔还是曲艺爱好者~
“现代生活富裕了,麵包蛋糕味道好,其实馒头更不差,雪白鬆软营养好,你我谁都离不了!”
“好!”大伙儿不由跟著节奏打起了拍子来,就差一副板了~
你说差啥?
差板儿呀~
拿快板儿来!
“说起馒头往前找,最早出现在三国,
那时名字叫『蛮头』,诸葛亮是发明人。
三国时期大乱战,逐鹿中原魏吴蜀汉,
蜀汉出兵平南中,领兵丞相诸葛孔明,
七擒孟获有奇谈,馒头就从这儿起源,
得胜回朝过瀘水,狂风大作浪千丈,
鬼哭狼嚎好嚇人,需要人头来祭江,
哪能平白杀人命?诸葛孔明有一计,
水和麵粉揉一团,做成『蛮头』来代替,
大火蒸熟香味飘,大军过江胜还朝,
『蛮头』变作成馒头,走入寻常百姓灶。”
大伙儿不由跟著节奏打拍子,
“好!”大伙儿热烈鼓掌~
高高的蒸笼摞上了天,白白的蒸汽冒出来,这可是只有儿时的记忆里在咱老家,过年的时候猜有这种盛况啊。
掀开笼盖,一大股蒸汽蒸腾起来,待到蒸汽散了,大家惊呼:“还真是人头大的馒头哇~”
这么大的馒头,一个人可吃不完,不要紧,大伙儿分,咬一口,又软又暄,又香又甜。
2號大姐:
“牛肉粉条水煎包嘍~”
咱洛城的大街小巷都少不了水煎包摊子,一出锅,香飘十条街。
这会儿是香飘十里桃花林啊,
大傢伙儿都用力吸了一口气,咽著口水,垂涎欲滴吶~
3號参赛者正在烙鸡蛋灌饼。
说到中华麵食,各地都少不了“饼”,山东的杂粮煎饼,天津的煎饼果子,河北的驴肉火烧,陕西的锅盔,恩施酱香饼,新疆的烤包子,宝岛的车轮饼,还有手抓饼、千层饼、鸡蛋饼……
这两年城里流行披萨,爷爷奶奶带著小孙子去吃,买来一看,嗨,不就是个外国大饼嘛,回家让你奶给你烙去!小孙子不乐意,说:“这是披萨,和奶奶烙得饼不一样。”
奶奶乐了:“不就是把馅放饼外头嘛~”
哈哈~还真是的~
鸡蛋灌饼是豫省的特色小吃,面是半烫麵,就是一半用开水和面一边用凉水和面,然后揉成长条,分成剂子,把剂子擀大擀薄擀圆,往麵皮上抹一层油酥,再把麵皮像包包子一样收起口来。把口朝下,按压麵皮,在擀成大小合適的圆形饼坯。
平底锅里抹一层油,把饼坯放进锅里,饼皮受热后就会上下分层,鼓起大泡,这时候用筷子把大泡戳一个洞,把打好的葱花鸡蛋液顺著洞灌进饼內部,接著把饼两面烙至金黄。
鸡蛋灌饼出锅,在鸡蛋灌饼一面抹上豆瓣酱,放上两片生菜、一根煎火腿肠、几块炸里脊,把饼捲起来。这样一份香喷喷的鸡蛋灌饼就做好了。
“给我来一个鸡蛋灌饼。”
“我要加火腿肠。”
“我要加里脊肉。”
……
鲁师傅一直关注著7號参赛者冯家宝。
其他展台前都是香飘四溢,吸引顾客爭相品尝。
只有她安安静静做著手里的活。
把面擀成手掌大小的面片,用刀在面片的中间划出口子,千万不要割断,手捏起面片两端,一扭一转一捏,面片就成了扇子的形状。
她安静的低垂著头,手指灵巧的动作著,就像温柔的媳妇儿在厨房里忙碌,不时抬头看一下门口,等待著丈夫工作完回家来。
冯家宝还真抬了下头,目光和鲁师傅对视了上。冯家宝对鲁师傅柔柔一笑,鲁师傅就愣怔了
他愣愣地看著冯家宝,她大概三十岁上下,长相併不是很漂亮,穿著也很朴素,可是她温柔做饭的样子让鲁师傅心里涌出阵阵的温暖。
冯家宝对鲁师傅点了下头,继续手里的工作。
所有的面片都做成扇子的形状后,她就开始往锅里倒入油,等油温升到七成热时,把扇子形状的面片一个一个下到油锅里,
顿时,面片就膨了起来,“扇子”中间的刀切缝隙一道道分隔开来,好看极了。
这是,焦片儿!
鲁师傅泪眼朦朧了,小时候,大年二十八,娘就会炸焦片儿,娘手巧,炸的焦片儿是全村最好看的,其他婶子、大娘就都会端著面盆来家,请娘帮忙炸焦片儿。
他和孩子们在院儿里疯玩,就听见娘温柔地叫他:“小斧子,別疯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