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安刘者,必勃也?(1/2)

第91章 安刘者,必勃也?

臣子为君王祝祷,请求神明將君主的病痛,转移到自己身上,也算是由来已久,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文化”。

尤其是在宗周之后,巫祝文化便为天下人所广泛接受,甚至於一度与医学融合一一以至巫、医不分家。

后来,宗周暗弱,天下诸侯纷爭不断,史称:春秋战国。

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爭鸣,华夏文化、思想经歷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並碰撞出了无数璀璨的文明成果。

其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无疑便是扁鹊:秦越人的出现,让巫、医终於呈现出些许『分家”的趋势。

但歷史大势浩荡,许多根深蒂固的定製,总是有极大的歷史惯性,需要岁月不断洗礼,才能逐渐转变。

在秦越人死去后,才刚过去一百多年的如今汉室,巫、医二者虽勉强分了家,却也仍是藕断丝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地方郡县的巫祝师,多半也是兼职医师、药师。

乡里村间的赤脚医生,也基本都有一手压箱底的祝由术,当做『治病救人』的最后手段。

二者虽有分別,但业务范围却是出奇的一致:人活著,就儘量用医术去治。

医术治不活,再用祝由术最后拼一把。

黔驴技穷,確实怎都救不活了,便一条龙服务到底,把亡者的丧葬、祭祀事宜办妥。

至於朝堂官方,更是有成体系的“神化部门”,或通过观察天象变化、星辰动向,来推演天道;或通过解梦、占卜等手段,来帮助朝堂做出重大决策。

听上去或许很魔幻,也很愚昧。

但在如今汉室,这个专门负责祭祀事宜的『神化部门”,名:奉常。

乃后世三省六部制当中的“礼部”前身,秦汉三公九卿体系中,毋庸置疑的九卿之首?

正所谓: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戎,说的是军队、战爭。

祀,则是祭祀、鬼神。

所以,当收到吕太后『为天子祈福、祝祷”的命令时,朝中元勛功侯、朝公重臣,都並未察觉到异常。

只当是当今天子盈又病了,而且比过往都病的更重。

王陵、陈平、周勃、灌婴等元勛功侯,更是將这件事,当做一件严肃的政治工作去完成。

从午时前后,陆陆续续抵达高庙,而后入內跪祭、祝祷,一直到日暮时分,那些来露个脸、聊表『忠心』的小虾米各自离去。

大半日的祈福、祝祷,已经让眾人一一尤其是王陵这样的老人,累的面无血色,只颤巍巍靠坐在庙墙內侧。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便是稍年轻些的陈平、周勃等人,也是跪的腰腿酸软,身心俱疲。

那些六百石、千石的小虾米,以及没什么存在感的元勛公侯们,自然是在结束今日的祝祷后离去。

往后几日,多半也是来高庙露个脸,意思意思跪一会儿,便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但王陵、陈平等一眾重臣,却是不能离开高庙的。

除了解决下三路的问题时,可以短暂走出高庙,抓紧去解决问题外,这帮人都得一直待在高庙。

原则上,是要一直待到天子盈痊癒。

实际操作中,也至少要等到天子盈病情好转,然后吕太后颁下詔书一封,说些『大家都辛苦了,鬼神感知到了大家的忠心,天子已经好转了』之类的场面话。

再由天子盈亲自出面,表示朝堂、天下离不开这些个重臣,这场祝祷活动才能宣告结束。

虽然这是有汉以来,朝臣功侯第一次为病重的天子祝祷,但大家都並没有变现的太过生疏。

只是当夜幕降临,齐身靠坐在庙墙內侧的陈平、周勃二人,却是敏锐的察觉到了些许异常。

“陛下之疾,太过突然。”

“当年,太祖高皇帝病重弥留之际,太后尚且不曾使我等祝祷。”

一一反是今日,毫无徵兆的使我等,为陛下祝祷於高庙~”

“呵。”

“总觉得,似有软禁之嫌—”

天空中,月明星稀,万里无云。

陈平昂首望月,余光却是不断观察著周遭,是否有人靠近。

確定没人,才压低声线,故作淡然的道出一语,却引得原本叫苦不迭,满腹牢骚的周勃面色稍一滯。

意识到陈平话语中的深意,便当即挪动著身子,紧紧靠在了陈平身旁。

“曲逆候的意思—”

“陛下.—.?”

却见陈平淡笑著摇摇头,又满含深意的望向不远处,已经累到闭目假寐的安国侯王陵嘴上,则意味深长道:“太后,向来不怎信这些个鬼、神之说。”

“且太后行事,从来都不无的放矢——一举、一动,皆必有深意。”

“陛下究竟如何,尚还难说。”

“但太后此为,左右不过两种可能。”

“——其一,是以这样的安排,样做陛下病重之態。”

“其二,则是陛下,当真病的很重。”

“无论是哪种情况,太后的目的,多半都是使我等元勛功侯、朝公重臣,为这『祝祷』”二字困於高庙。”

“若是前者,即『伴做陛下病重之態』,那困我等於高庙,便是试探。”

“太后,想看看如此关头,是否会有乱臣贼子,自作聪明的跳出来作乱。”

“若是后者,即:陛下果真病重———”

说到最后,陈平只玩味的看向身旁,一脸凝重之色的絳侯周勃。

虽並未再开口,目光却是在庙墙內大致一扫。

便见周勃满脸凝重的缓缓点下头,顾自摇头道:“若陛下果真——“”

“那,可就麻烦了啊?”

“陛下之后,太子即立,今日之太后,可就是明日之太皇太后了。”

“太子又过於年幼,还需十数年方及冠一一甚至即便及冠,也未必能临朝掌政。”

“使君的谋划,只怕是遥遥无期?”

却见陈平闻言,满是轻鬆地笑著摇摇头。

悠然发出一声长嘆,目光却是不著痕跡间,再次投向不远处,好似已经酣睡过去的安国侯王陵。

“不急。”

“眼下,还不是时候。”

“便是陛下晏驾,只要太后尚在,我们的大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但在陛下晏驾之后,很多事,都会出现变化。”

“太后得尊为太皇太后,皇后,便会成为太后。”

“两位太后同居长乐,虽然未必会相爭,却也必然会生出嫌隙。”

“太子年幼,虽临朝亲政遥遥无期,但这『年幼”二字,也未尝不能为我们所用。”

“若关东,能再死几个宗亲诸侯——如赵王、梁王之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