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585.官职差遣全合併(2/2)
“官家以为如何?”张巡復又询问赵是。
“如此便很好。”赵是心里面差点翻白眼,你们都计划好了,已经说定,还问我作甚?
“立刻明发圣諭!”反正宰相和皇帝都在现场,立刻就能够擬写圣旨,明发天下的。
中书舍人呢?翰林学士呢?立刻找一个过来,草詔。另外再把赵孟喊过来,他的字好看,专门誉写一遍,保不齐以后还能成为国宝级文物。
中官立刻去请翰林,对眼一,居然是萧明哲和邓。对,这二位的文章写得都不错,確实被安排到了这个位子上。只不过因为一般的公务,都是张巡府中行文处置,不需要下达詔令,这才很少用到他们了。
现在要用了,二位立刻擬写圣旨吧,出几份稿子,让张巡瞧瞧。选择其中文辞最优美的那一封,进行布告。
以前张巡到淮南盐场去晓諭亭户,那就只需要文白间杂的告知亭户百姓即可。现在是刷新吏治,讲究道德体面的时候,那就需要点锦绣文章。
闻听是要整顿吏治,二人倒也振奋,提笔就写。
此时张巡也不避著赵是,当场就和几位宰相,以及陆秀夫商议起来。陆秀夫原本就有计划,但他没有落於笔下,而是“胸有成竹”。现在娓娓道来,几位宰相和张巡都深感认同。
比如说陆秀夫的改制除了要合併官职差遣外,还明確的指出朝廷恩荫汰烂的问题。说起这个,张巡也有点印象,后世看某个小说,有个叫韩大锤的,他刚出道那会儿就指望著王韶给他弄个官身。
须知彼时只是秦凤路机宜文字的王韶只是个正八品的官,他就有荐人任官的权力了。
之后韩大锤又遇上了秦凤路的都部署,官也不甚大,照旧可以保奏他为秦凤路管勾路中伤病事的从九品武官加差遣。
像话吗?
以前那是为了收买官僚土大夫阶层,所以恩荫烂赏。现在张巡不需要收买官僚土大夫阶层了,因为整个南宋都是张巡打下来或者保下来的。张巡还培植起了“淮南新官”军政集团,没有地方官僚士大夫的配合,也能进行执政。
拳头大,各个都服气,凭本事说话,为啥还要收买官僚土大夫?
不单单是要禁绝四品以下官员的恩荫渠道,还要严格约束四品以上高官为子孙谋求世禄的行为。就算是宰相的儿子,也不能够一上来就是六品官。从八品,还得宰相年高辞任之后,再进行恩赏。
谁支持?谁反对?
往前数的文天祥,连文道生参加发解试,都要令他回老家江西考区去考,根本不为子孙谋的,一心全都在国家大事上。
陆秀夫同样如此,根本就不搞这些旁门左道。子孙有才,那自然能够光耀门。没有才,凭白给高官厚禄那是在害子孙。
已经有人表率了,叶李、姚和吕师孟还能说啥?叶李暂时无所谓,他的儿子们还小,最大的十岁才出头,根本没到这个年纪。姚更不急了,因为他儿子上一科就考中了进士,县尉都干到第二任咯。
吕师孟能说啥?他瞧见张巡和陆秀夫聊的这么火热,根本就不会张口反对的。
就勤政殿上这些人同意,带宋的天下大事便能够轻易的决定了。不需要再开什么扩大会议,或者全员表决。
几番议定,那头的草詔也写好了,包括有参与感的赵是在內,几人选了选,到底还是邓的更胜一筹。当即命同样赶来的赵孟誉写一份,告知中外。
李酉孙斩首的詔令和重整更治的詔令,几乎是前后脚发布。
转天过来,自四川重庆一路回返临安,预备接任盐铁使的金应,只觉得这临安城外的草市,今儿格外的冷清一些。
起初他还以为是张巡打进城,有所劫掠,或者苛剥了一些。但是瞧见四面买卖铺子都是开张营业的,且旗幡幌子尽皆招摇。店铺內外也没有火焚或者是刀研的痕跡,完全不像受过什么兵灾。
仔细一想,张巡是治军极严的人。不论去往何处,都是令行禁止。足食厚餉养起来的大兵,犯了军令那必然是要砍头的。
那怎么回事?
过钞关的时候,出示了朝廷了公文,守关的吏役连称金安抚相公来的巧。巧?什么巧?那吏役便说城內在开刀问斩,马上就要杀头啦。
啊?总不会是左右街道上的人,都去围观杀头了吧?是杀谁的头?金应心想就算这年头的老百姓再是喜欢看杀头,也不至於生意都丟下了,赶进城去看杀头啊。
哦哟,杀得可是李大王家的衙內,右武卫大將军李酉孙吶。
听到这个名字,金应直呼不可思议,这临安城到底是谁在做主啊?张巡的舅哥都杀?
难不成张巡被扳倒了?
连忙进城,到处遣人打听,金应才知道事情的大概。竟然是因为偽造盐引而被判斩立决,案子挺大啊。
不过金应没有赶上杀头,等他进城的时候,数百名奸棍案犯,並带著李酉孙,已经游街示眾完,拉到御街大道上开刀了。
满临安城的官民百姓,一个个瞧的真真的,都望见李酉孙被从重从严查办,丟了脑袋。
人心大震復大振,便是小民百姓也知道朝廷要有所振作,不可能再按照以前的章程来办了。而后就是金应收到了一系列的消息,包括张巡要將一一面试新任的州县官,以及陆秀夫启动官职改革等项。
或许自己这一进来,就算是跳进了鼎沸的油锅。
金应倒也不怕,他要是怕事的人,就不会跟著文天祥起兵了。不仅不怕事,还巴不得事情越大越好吶。带宋这个鸟样,不大加振作洗刷,是绝对得不著好的。
鼓舞起斗志,金应转天就去少师府內拜见张巡。他不单单是要亲自参与改革,还要成为改革的计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