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刘备喜得荀攸,袁绍发疯了(求追订(1/2)

第128章 刘备喜得荀攸,袁绍发疯了(求追订求月票)

大帐内。

荀攸独坐席上,聚精会神的盯着手中的竹简。

这竹简是法正为免荀攸太无聊,取来给荀攸打发时间的。

荀攸原本也只是随意翻翻,翻着翻着,荀攸就觉察到了不对劲。

这标注为《卢注论语》的书,让荀攸有一种以前是不是学歪了的错觉。

譬如这开篇就是一句:人道孔子周游六国是为传道受业,我却言,孔子周游六国,只求一败。

差点没惊得荀攸将书掉落,内心更是不断的质疑反问:这真的是大儒卢尚书所注论语?我怎么从没见过这个版本?

又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注解为:我喜欢钱,所以拿走你的钱,这是很有道理的!

看到这个注解的时候,荀攸下意识的就想到了刘备在诛杀宦官时搬了几百辆宦宫的金银珠宝。

这不正好对应了“刘备喜欢钱,所以拿走宦官的钱,这是很有道理的”?

又如“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注解为:欲做大事,不能犹豫。只要犹豫,对面便站起来了,不犹豫便能直接将对面打废。

这不正好对应了“刘备高呼要护送陈留王去雍州然后带兵打回洛阳,直接让众臣不敢站起来。”?

再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注解为:把人打到濒死,说的话就好听了。

虽然刘备没有将董、袁二人打死,但董袁二人的确在西苑议事的时候变得和蔼可亲了。

在看完整篇《卢注论语》后,荀攸便断定,这根本不是卢植所注,这就是刘备所注!

只有刘备的行为举止才符合这《卢注论语》中的注解内容!

但看久了后,荀攸又觉得这些注解又颇有新奇之处。

荀攸虽然是荀子之后,但也不是迂腐不化的腐儒,在看的同时将其与所学兵谋结合后,又仿佛悟出了新天地。

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刘备如一阵风一般闯入大帐,看到荀攸便热情的行礼:“公达,别来无恙乎?”

目光瞥到荀攸手中的《卢注论语》,刘备嘴角不由抽了抽:孝直怎把这书给公达了,以公达之智,必会看出这不是卢师所注。

荀攸放下《卢注论语》,起身回礼:“昔日颍川一别,皇叔风采更胜,令人羡慕啊。”

寒暄一阵。

荀攸言及正事,问道:“皇叔以为,董卓今为司空,是祸是福?”

看着变得严肃的荀攸,刘备不由想到了荀攸刺董一事,暗暗思道:莫非荀攸现在就在密谋刺杀董卓了?不应该啊,董卓是拿的密诏行废立之事,且眼下也没有祸乱宫闱。何太后和弘农王也还没死。

斟酌片刻,刘备道:“暂时是福,今后犹未可知。”

荀攸暗暗松了口气,面色恢复如常:“看来我的猜测是对的。皇叔昨日在西苑议事时,是故意当殿杀人羞辱众臣。皇叔是想敲山震虎震慑董卓。”

刘备笑道:“公达慧眼如炬。我的确有敲山震虎之意,不过我震慑的不仅仅是董卓,还有袁隗。”

“若我不出手,以董卓的秉性,必会杀人立威;然而董卓的名声本就不好,他若杀人立威,必会为袁隗所谋,而百官中多有袁氏门生故吏,也借机反对。”

“袁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倘若在朝堂上一家独大,必起大祸。现如今我还无足够的力量去制衡袁氏,必须借力打力,而董卓就是最佳人选。”

“昔日我将密诏交给董卓,亦有这个原因,我需要时间去积蓄力量,才能对得起皇叔这个名号啊。”

见刘备承认,荀攸又问:“那皇叔可有想过,即便董卓能与袁隗在朝堂上相互牵制,朝堂之外也会有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刘备猜道:“公达是想说,今日未来参加废立仪式的袁绍?”

荀攸点头:“袁绍昨日就离开洛阳往河内方向而去了。大将军所召四方猛士,不仅仅只有皇叔和董卓,还有丁原、王匡、桥瑁等人。这些人的兵马加起来也有万余人,倘若袁绍游说丁原等人反攻洛阳,皇叔为之奈何?”

“我竟忘却此事!”刘备佯惊起身,焦急走动:“我就两千兵马,如何能应付万余强兵啊?”

看着刘备那“束手无策”的模样,荀攸顿感无语:“皇叔,莫非我是不可信任之人乎?”

“公达何出此言啊?”刘备佯装没听懂,见荀攸有起身离去之势,刘备忙又拦住,笑道:“公达,适才相戏耳!我这是在给公达献策的机会啊!当日我就与你有约定,今后若遇战事,就请公达为参军。”

“如今战事将至,正是公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时候,我与麾下两千将士,皆会配合公达,定让公达一战成名!”

荀攸嘴唇动了动,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正说间。

法正端着酒坛及酒具入内。

刘备给荀攸斟了樽酒,又作揖长拜:“一樽薄酒,略表歉意。还请公达教我破敌良策!”

荀攸一饮而尽,问道:“用计之前,我想知道皇叔是想让董卓立威还是皇叔自己立威?”

“自然是我立威了。”刘备不假思索:“得让关东有异心者知道,我若发威,就算鬼神见了也得敬畏我远离我。”

荀攸愣了愣,随后又翻开《卢注论语》中敬鬼神而远之,又看了一眼注解,忍不住问道:“皇叔,这《卢注论语》,真的是卢尚书所注?”

“当然!我乃卢尚书门人!这《卢注论语》可是恩师当年送我的绝密孤本,仅此一本。”刘备斩钉截铁!

荀攸以手沾了沾墨,道:“这几个字,应该是昨日写的。”

“哈哈哈——”刘备大笑:“公达。俗世洪流,立足就已经很艰难了,再想进步,更是难上加难。有些事,看破不说破。”

果然!

这《卢注论语》就是皇叔假托卢尚书之名所作。

下意识的,荀攸又想到了士人之间传颂的“卢公曰”“卢在川上曰”等等。

该不会.都是皇叔假托卢尚书之名所颂吧?

若真如此,那皇叔的才学,可真是学究天人、博古通今了!

河内方向。

百余骑飞奔而行,正是袁绍、淳于琼、颜良、文丑等人。

自昨日西苑议事后,袁绍未再回城,而是带上众门客直奔河内。

倘若袁绍肯低头跟袁隗说些好话,或许也能出守一方。

可袁绍不服气。

凭什么为了袁氏家族利益就要牺牲他的个人利益?

为什么不去牺牲袁术的利益还让袁术当南阳太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