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刘备卷吕布,河东太守荀攸(求追订(1/2)
第132章 刘备卷吕布,河东太守荀攸(求追订求月票)
看着满脸自夸之色的吕布,刘备不由陷入了沉思:
吕布与我相识也就几日,竟会如此助我,观其言行举止,更似逐利而为,既是逐利之举,便可以利诱之。
虽然都是走破而后立的路线,但刘备与刘秀方式不同。
刘秀登上皇位,主要依靠世家豪族的支持。
刘备立志称帝,主要打击的就是世家豪族。
然而世家豪族力量庞大,刘备想要打击世家豪族,就必须培养能与世家豪族对抗的嫡系力量。
边军,就成了刘备的首选。
雍州兵虽然是以西园兵为骨干,但西园军本身就来自于各州郡猛士。
刘备在整编皇甫嵩的三万讨贼兵后也有统计,雍州兵大部分都来自于边郡。
边郡常受戎狄胡蛮侵扰,不仅生存环境艰苦,死亡也极为常见。
故而对边郡猛士,不能只谈仁义道德而不谈利益。
刘备虽然给雍州军定下了“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的思想核心,但依旧是需要给予雍州军丰厚赏赐的。
这也是刘备会亲自跑洛阳筹钱的核心原因之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有物质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去要求思想境界的提升。
而今,吕布为了与刘备攀关系,所表现出的性情也非常符合边郡猛士的特征。
想到此处,刘备取出数卷书简递与吕布:“我观奉先兄虽然擅长骑射之术,但不谙统兵之法。此乃我闲时所抄录的《卢注兵法》。这几卷主要涉及骑兵的编组、训练、作战阵型及突袭策略。今日赠与奉先兄,以示谢意。”
吕布顿时眼前发亮,不客气的将书简接过,然后翻了翻,见上面晦涩难懂的文字都用口语作了批注,心中大喜。
既然当了董卓的义子,吕布也是想统兵的。
然而吕布以前也就是丁原招募的部曲司马,冲杀全凭武勇,压根没有学习过正规的统兵之法。
就算偶尔得到孙子兵法的残篇,也理解不了。
“这数卷兵书,奉先兄可先回去观阅,若有不理解之处,随时都可以来问我。”既然决定要利诱吕布,刘备对吕布的态度也不似先前那般排斥。
虽然养虎有可能会令虎噬主,但只要用得好也能驱虎吞狼。
刘备促成的关东州牧刺史,虽然都各有本事,但想要对付袁氏也是艰难。
养吕布为虎,亦可助刘备制袁。
吕布没刘备这么多深谋远虑,此刻早已经被眼前的兵书吸引了目光,迫不急的的想要回去研究。
遂道:“有玄德这书卷兵书,也不枉我为玄德奔走。我还要回去向义父复命,就不叨扰了。”
就在吕布转身之际,刘备忽然又开口:“奉先兄且慢,我尚有一事相求。”
得了好处的吕布,不怕刘备不相求,就怕刘备不求,当即拍着胸口保证:“玄德不必客气,若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必尽力而为。”
“也不是大事。”刘备笑道:“我有一侄儿,虽只有十一岁,但极其喜好弓马,日前来信托我在洛阳购一良弓。我本就不善弓术,军中弓箭又不适合侄儿习练,不知奉先兄可否助我挑选?若能寻到良弓,我感激不尽。”
吕布顿时眼前一亮:原来玄德还有侄儿!
十一岁,那就只比我女儿大六岁,好机会啊。
而且还不用现在就婚娶,今后义父胜,我就助义父,义父败,我就助玄德。
我肯定不亏!
“哈哈哈——”吕布大笑:“既是玄德侄儿,那又岂能不助?玄德尽管去与蔡公谈论婚嫁之事,这等小事,我来替你办。”
看着吕布欢喜离去,赵云已然猜到了刘备的用意:“大哥这是想让侄儿与吕布结下情义吗?”
四兄弟目前也就关羽有个儿子,刘备口中的侄儿正是关羽之子关平。
刘备点头道:“虽然情义对吕布而言,远不如利益实在;但若能以情义笼络,或也能助我今后成就大事。”
若吕布的女儿与关羽的儿子真能成事,这俩熊虎之士的基因配对,子嗣必然又是一员虎将。
虽然未必能成,但只要有机会,刘备就会尽力去促成。
将吕布的事暂放一边,刘备又低头思考蔡邕的态度。
黄琬来信说让刘备要有心理准备,卢植也说求娶的人太多不好办,结果蔡邕刚来洛阳就决定将女儿送到长安另居别馆,择日成亲。
生怕答应晚了,就会错过这桩婚事似的。
过山车式的变化,即便是刘备也有些措手不及。
“黄公和恩师也有不靠谱的时候啊。”刘备摇头一叹,取来削好的竹片。
明日就要去赴宴,刘备也得准备礼物。
蔡邕喜欢孤本,尤其是有价值的孤本。
这些孤本对旁人而言很难得到,对刘备而言可以直接现写。
思虑片刻,刘备提笔写下《贾谊论》。
贾谊是有名的“怀才不遇者”,郁郁而终。
故而两汉之间多有直士叹惜贾生之才而斥责文帝误才之庸。
然而苏轼的《贾谊论》,却从贾谊自身的角度去分析悲剧的必然性,批判贾谊的悲剧在于不能“自用其才”“不善处穷”“志大而量小”,责备贾谊不知道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
之所以选《贾谊论》,刘备则是担心蔡邕今后在洛阳为人所不容而又无法自救。
比如某个姓王的为了立威,欺软怕硬的挑上了蔡邕。
在刘备看来:蔡邕虽然有才又敢于直谏,但也犯了跟贾谊同样的错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